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车寨矿井通过建设临时污水处理站,将矿井污水转化为可复用的“再生水”“经济水”,不仅扛牢了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更探索出一条“废水变财富”的发展路径,实现了环保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双赢”,成为矿山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车寨矿井是一座年产设计150万吨、资源储量约2.1亿吨的在建矿井,矿井建设产生的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外排,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如何保护环境,避免资源浪费,成为矿井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重要课题。
该矿井把这一课题上升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谋划研究,早在建设之初,就遵循“生态优先、综合利用”的原则,短短不到两个月时间,建成了一座建筑面积为289.71平方米、轻钢结构,包括综合车间1栋,一体化设备5套,年处理能力约43万吨的临时污水处理站。
据了解,该临时污水处理站在地面设计了三座沉淀池,井下提升上来的矿井污水首先会进入这里,经过数小时沉淀,来降低污水中的悬浮物浓度,减轻后续处理工序的负荷,有效解决了传统污水处理站异味重,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的问题。同时,采用“沉淀+调节+脉冲旋流澄清净水装置+机械过滤”的工艺流程,通过沉淀、调节、过滤,将煤泥与污水彻底分离,有效降低了矿井污水中的生化指标和油类物质,以此满足污水回用标准,有效破解了污水外排的环保风险。
车寨矿井机电管理部负责人介绍:“考虑到矿井生产建设不断推进,井下打钻、除尘、设备冷却,包括地面施工单位不断增多,用水量逐步增大现状,我们矿本着就地取材,污水复用降低用水成本的工作思路,一方面从污水处理抓起,实时监测污水pH值、悬浮物等关键参数,动态调整药剂投放量,让污水处理的综合数据更加精准、处理精度更高,另一方面从中水复用抓起,精准统计每一处水源复用地点,并逐一接通污水复用管道,不仅将处理之后的污水重新回流复用至井下各生产现场,还综合用于矿区绿化、道路降尘等。按照目前矿井建设进度测算,该临时污水处理站年处理、复用污水量将达到约2.4万吨,一举两得,既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采购费用,还让污水变废为宝,实现了‘再就业’。”
下一步,车寨矿井会继续强化管理,完善设备设施,将处理之后的污水运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让“再生水”为车寨矿井的可持续发展有效“解渴”,为打造环保效应、经济效应双赢局面注入不竭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