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治违章 ,全力护安全(评论)
评论: 源头治违章 全力护安全 任锁生 “干惯了,习惯了,这样操作起来更方便,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事得。”这几句话是习惯性“三违”者惯用的口头禅。他们安全思想意识淡薄,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无视安全规定,我行我素,逞一时之快,在岗位操作步骤上“偷工减料”,用长期形成的错误操作习惯替代正规操作行为,给正常的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的隐患。殊不知,这样的习惯性“三违”,不出事只是偶然的,出事是必然的。 习惯性“三违”是安全管理的盲点和难点,别被习惯性“三违”拌了脚,否则,悔之晚矣。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认识到习惯性“三违”的危害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坚决予以匡正。 转变思想意识是源头。习惯性“三违”属于操作行为上的“小动作”,思想意识上的“小聪明”,我们应该从源头抓起,逐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错误的操作行为会给自身和家庭带来多大的弊害。要利用班后会和周“二五”安全活动日,给习惯性“三违”者开设专班、定制专课,给他们讲解正规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大师工作室和实操基地,手把手亲自指导,纠正他们错误的操作行为。多组织他们反复多次观看《黑色三分钟,生死一瞬间》事故案例教育片,开展集体谈论,分析事故原因,点评事故教训,分享观后心得,让前车之鉴引起警醒与自律。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家访谈心,通过家属的亲情嘱咐来牢筑安全的第二道防线,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 管控操作现场是关键。企业抓好安全生产,要有强烈的安全责任意识,哪里有隐患,我们就把工作重心放在那里。习惯性“三违”者在操作的时候,往往都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操作行为不正规,见不得“光”,上不了“台面”,一旦查住,就会被考核。为此,我们要加强走动式巡查检查,深入重点区域,薄弱环节,单人岗位,反“三违”、查隐患,堵漏洞。压实安全责任,强化技术措施,夯实安全管控,只认瓦斯不认人,补齐补全各项短板。现场管理人员对待习惯性“三违”者,要讲安全不讲关系,讲原则不徇私情,讲危害不讲面子。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无缝”衔接来把安全管理搞活,营造出浓厚的安全舆论氛围,把习惯性“三违”者的气势下压下去,把按章操作的“正气”提起来。 引入智能创新是手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企业智能化的飞速发展,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和习惯性“三违”的发生。一方面,要会算账,算安全账,算员工家属的幸福账,有条件的层单位要积极引入高科技智能设备,提高岗位操作的自动化水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从源头上把习惯性“三违”者的生存“空间”进行扼杀,让其无再生之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聪明才智,对于关键岗位和操作环节,要搞发明搞创新,在技术措施允许的情况下,对设备设施加装各种闭锁装置,只有员工的正规操作才能进行解锁。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广视频监控系统的安装覆盖面,让每一个操作岗位上都有视频监控,只要有习惯性“三违”行为发生,就对其进行曝光,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经济考核,让这样的行为从此再无滋生环境,使其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从而激发习惯性“三违”者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任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