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打造环境治理“升级版”
初夏江南,万物勃发。远处是红白相间的烟囱和一字排开的主厂房,中景是清澈的水面和美丽的倒影,近景则是随风摇曳的芦苇,或是一丛丛粉色的野花,不时有鸟儿从天空飞过。经过多年综合整治,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北仑发电公司渣场已成为美丽的湿地公园。
这是国电电力推进大气污染物控制向更深层次迈进的缩影。截至2019年底,国电电力137台运行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装机总量为6693.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97.38%。
“在大规模的煤电实现超低排放之后,环境治理进入更深层次。我们积极推进废水零排放改造、固废及危险废弃物处置等相关工作,推动化石能源清洁化和清洁能源规模化,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国电电力负责人表示。
从“多维度”技改到“无组织排放”整治
“我们以建设‘安全、高效、环保、低碳、灵活、智慧’六型绿色燃煤电站为目标,大力实施火电产业优化升级,对现有火电机组实施锅炉综合升级改造、汽机通流改造、节能升级改造、高效集中供热等多维度技术改造,降低机组煤耗、水耗,努力实现机组性能可比最优。”国电电力安全生产部负责人介绍道。
大同发电公司低位能供热技术节能改造后,供热面积新增1100万平方米,机组供电煤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每年节约标煤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1.3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746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1540吨,在提升企业供热能力的同时,为节能环保事业作出了贡献。
大连开发区热电厂1号机组供热节能升级改造在汽轮机输入热量不变的情况下,年供暖量增加185.35万吉焦,单机煤耗下降102.04克/千瓦时,企业经济效益年增收4000万元,并获得第一阶段的中央补助资金1037万元。
邯郸发电公司11号机组低压缸切除改造采用在采暖季减少低压缸进汽,仅保留少量冷却蒸汽,增大中压缸排汽输送到热网加热器的蒸汽量,从而达到增加供热量,减少冷源损失的目的。机组电负荷调整范围35%-70%,可增加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发电煤耗降低约25克/千瓦时。
国电电力不断强化环保体制机制建设,按照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排查隐患,实行分级挂牌督办、治理,自觉履行环境责任。严格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完善污染治理设施,严格排污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生态环保水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强化运行指标优化和小指标竞赛,实时监控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指标异常情况进行跟踪、督办,深入挖掘节能潜力,全力提升机组效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持续改善。
针对所属部分煤炭化工企业的煤、原辅料及石灰石等没有封闭存放场地,不能满足国家及集团公司环保要求的现状,国电电力采取篷布覆盖、循环洒水抑尘、区域硬化与绿化、常态化区域粉尘清扫、运煤车辆篷布覆盖、全面监督等管控措施,加强重点治理。截至2019年底,国电电力完成34个煤场封闭改造项目,13个煤场封闭正在进行。
从污染防治到标准化智慧化节能体系
在东胜热电公司,笔者了解到,在通过技术鉴定的国内首套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及应用项目中,“水”元素被摆在了突出位置。该公司在机组实时能效计算基础上,汇集生产实时数据建立了“水平衡图”,实现机组水的能量平衡和工质平衡监测,并且采用大数据分析方法给出各项关键参数的合理区间,对超出区间的异常状态及时预警,为运行人员精细化操作提供参考。
国电电力将污染防治工作与智慧企业建设相结合,实现污染源监测全覆盖,满足企业环保监察和管理需要。该公司依托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燃煤电站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和“超低NOx排放煤粉燃烧技术”研发成果,开展大气污染物协同治理。稳步推进全负荷脱硝技术和精准喷氨控制的推广应用,密切跟踪低温(宽温差)催化剂的研发应用进度,着力提升大气污染物排放绩效。他们在国内率先发布火电、水电、新能源、矿山智慧企业建设规范;“智能发电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及其应用”项目在东胜公司成功应用,填补了行业空白,智能化水平国际领先。
国电电力2020年的职代会报告中清晰地总结了2019年节能降耗的成效:深入开展精细化配煤掺烧,全年累计掺烧经济煤种1600万吨,节约燃料成本4.75亿元;加强燃料管理智能化建设,19家火电企业建成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邯郸东郊实现“采制化计”全流程无人值守,为国内首家。对现役火电机组开展多维度技术改造,加强火电运行指标优化和小指标竞赛,全力提升机组效率,公司供电煤耗完成299.03克/千瓦时,16台机组在全国火电机组能效对标竞赛中获奖;深化“理论发电量平衡分析法”应用,公司风能、水能利用率均优于对标单位。
今年3月,国电电力发布《发电企业安全环保风险评估控制工作指南》,全面深入推进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年”活动,发布工作指南,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领导作用和承诺、策划与支持、实施、持续改进、附录等9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发电企业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及管控进行规范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具体性、可操作性的控制措施。
国电电力扎实推进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行火电产业运行、设备、环保等10项标准化,加快建设水电、新能源、煤炭产业标准化体系,建立标准化长效机制,推进本质安全建设。深入推进对标管理,加强体系建设,积极促进增量机组的能效发挥。建立统一运行指标竞赛和绩效考评系统,加强指标统计与对标分析。做好新投机组的优化运行调整,发挥新投机组能效优势。同时,以标准化推行为契机,完善标准、加强培训,形成良好的节能降耗管理体制机制。
从量化责任到绘制“清洁生产”路线图
在国电电力安全生产部可以看到工整有序的《落实安全环保评价表》,评价表以清单形式列出了领导人员和部门的工作责任,分为安全环保指标、安全环保职责和安全环保履职行为三个方面。相关负责人说道:“编制《落实安全环保评价表》,采用百分制形式,每个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对上季度安全环保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评价,每年度1月30日前对上一年度安全环保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为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层级、每个岗位,做到按单履责、照单追责,把安全环保管理责任、岗位责任、制度要求固化到作业流程和操作逻辑中,实现安全环保责任标准化、清单化、可评价,该公司结合实际,颁布实施《本部安全环保责任制管理办法》和《落实安全环保责任评价表》,从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出发,量化评价压实压紧安全环保责任,建立健全从公司本部到基层企业的安全环保责任制和评价体系,修订完善安全环保奖励办法,实现了安全环保责任可量化、可评价、可追溯。
国电电力坚持“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环保”“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环保”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明确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同为公司安全环保第一责任人,共同承担公司安全环保工作领导责任。所有领导班子成员包括工会主席、纪委书记,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环保工作承担相应责任。公司本部各部门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负责安全环保工作,承担相应安全环保责任。
《清洁生产“十四五”规划》《节能降耗三年行动计划与实施方案(2020-2022)》这两项事关国电电力未来几年环保治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给下一步国电电力的环保治理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为确保各产业间统筹规划,既要保证单一产业内的指标变化与规划项目相一致,也要确保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指标统一协调,做到全公司清洁生产工作的统筹推进,国电电力按照产业板块绘制了污染防治攻坚路线图,明确火电企业继续巩固烟气治理成效,加强环保设施运行维护,确保达标排放。落实清洁生产标准,全面深化废水、灰渣治理,加强燃料运输、接卸等无组织排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