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马关锁:忆九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募捐仪式

作者:马关锁 2017-05-28 14:37 来源:煤矿安全网

忆九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募捐仪式

    蓝光杳无痕,噩梦忆犹新,三十二个年轮碾过,劫难又降临!叹我巴蜀同胞,遭遇强烈地震,墟下正呻吟!汶川震灾情,牵动国人心!
    捐善款,伸援手,献爱心。放眼神州,无数暖流在涌动!幼童数着硬币,老叟拄着拐棍,感人幕幕景!天灾何所惧,众志筑长城!
                     
                        ——《水调歌头•心系灾区》(引自拙著《尘事韵语手记》)

在光阴悄然流转之间,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整整九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突发8.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是我国唐山大地震32年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引发近8000次余震,多次山体滑坡,数以万计的同胞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中。
    灾难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汶川地震的灾情引起全国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和深情关怀,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捐款,激励灾区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奋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各大电视台、报纸上之前一切有关奥运的资料、头版都改为四川地震的事件,不少电台记者更是以身冒险,亲临现场只求向广大人民传递四川灾情的最新热况。全国各地临时设立的一个个捐助点前,人们排起长龙,慷慨解囊,争相捐助,现场涌动着一片融融真情。人群中,既有一线的干部职工,又有离退休的老同志;既有警卫部队的赳赳官兵,又有大专院校的莘莘学子。有的同志因出差、生病等原因不能前往现场,特地委托同事或家人代为捐助……
    汶川大地震的灾情也紧紧地牵动着临汾四通焦化公司四通煤矿全体员工的心。2008年5月13日,该矿经理、矿长崔有文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了个碰头会,倡议大家动员全矿员工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要求认真组织好“为汶川灾区同胞献爱心”捐款活动。
    经过两天时间的紧张筹备和安排部署,5月16日上午9时,四通煤矿“为汶川灾区同胞献爱心”捐款活动在该矿办公大楼大院如期举行。数百名干部职工及家属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为汶川同胞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展现出四通人对汶川灾区人民的真情厚谊。办公室主任冯益民在募捐仪式上宣读了倡议书。经理、四通一矿矿长崔有文、四通二矿矿长强新华等矿领导带头捐款。其他因公出差的领导成员也委托他人代捐了善款。然后,四通一矿坑口主任崔有江首先代表全体一矿职工进行捐款。他将一矿职工转交的8000余元善款郑重投入募捐箱,神情是那般虔诚和庄重。当时,四通一矿尚处于停产阶段,大多数职工尚留在河南、山东老家,他们从千里之外将钱汇到矿上,要求矿领导转达他们关心灾区同胞的一片心!尽管停产待岗的他们无生活来源,无谋生途径,全靠平日积攒的一点血汗钱苦熬光阴,但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收到矿委发出的倡议信,仍然是慷慨解囊,毫无心痛。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区区几千块钱虽不多,却浓缩了一矿职工的无限深情!负责收款的民政同志们啊,求你们莫辞劳,多费心,请尽快将这笔善款交给灾区的兄弟姐妹手中,最小程度地减少伤亡,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紧接着,四通二矿坑口主任姚发军来到募捐箱前,代表全体二矿职工进行捐款。其时,四通二矿也是刚刚进入复产整顿,许多职工坚守生产第一线,分不开身,虽然无法亲自将善款塞入募捐箱中,是他们的姚主任代转了他们的厚礼,圆了他们的梦!3万余元的捐助款,尽管也干不了多少大事情,但这份情,比东海深;这份意,比泰山重!小小的募捐箱啊,你怎能容纳得下呀,承载得动?随后,机修,监控,安监,通风……各职能科室广大职工鱼贯来到募捐箱前踊跃捐赠,活动会场顿时沸腾起来!从头到尾,井然有序,自始至终,有条不紊;灾难面前,折射出四通人纯洁的灵魂;募捐活动,升华了四通职工高尚的人性。他们中间,有的人工资也很微薄,日子过得紧巴巴,并不宽松;他们中间,有的下有儿女,上有老人,平日里何等省吃俭用! 然而,这次募捐,谁也没有退缩;这次活动,谁也不曾喊穷;在猝发的灾难面前,四通职工,个个是挥金如土的富翁;在遭难的同胞跟前,四通男儿,人人是慷慨无私的英雄!“请转告灾区人民,我们的心和他们连在一起。”拉着现场整理清点善款的民政工作人员的手,两鬓花白的续工眼含热泪地说。“虽然我们无法前往灾区救援,能通过捐助为灾难的同胞尽一份微薄之力也好啊!”因丈夫在井下作业无法参加募捐仪式,许多职工家属纷纷来到募捐现场奉献爱心,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幕感人瞬间。
    真情系灾区,关爱汇暖流。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度过难关,重建家园,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四通人积极向灾区群众捐款献爱心,慷慨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为他们送去了浓浓的温情和亲人般的温暖,帮助灾区度过难关。几乎与此同时,设在临汾市内的四通焦化公司董事长白卫平在第一时间向四川汶川灾区发出了慰问信,并一次性拿出了500余万元的巨额善款(据统计,四通焦化公司包括四通煤矿先后为四川地震灾区捐赠善款611.3万元)。汶川震区的灾情,让千里之外的四通煤矿职工家属深深牵挂着。“尽我们所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说老实话,面对一些摊派性质的捐款,我的内心多少是有些抗拒的。可是,当汶川震灾不期而至,新闻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和电视里触目惊心的画面,让我的心不由得隐隐作痛。我几乎每天都在密切关注着新闻媒体和电视里的消息,祈祷灾区的人民少一点磨难,多一点奇迹。矿方捐款的倡议提出后,我积极参与并全程参加了整个活动。当时我也在募捐现场,亲眼见证了那一幕感人肺腑的动人场景。当然,我的经济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对灾区的关注、对灾区受难同胞的关心却是无限的。那些天,我的灵感和创作激情也一次次喷发,不但撰写了《水调歌头•心系灾区》,还先后撰写了描写5月16日爱心捐款活动的抒情长诗《情义四通》和歌颂全国人民援助汶川灾区的长诗《流泪的祖国》等。在那些日子里,我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着,感动着,构思着,用心撰写着,用血吟唱着……
    大自然缔造多少灾难史,人类就缔造多少抗争史。2008年的5月,注定是一个诞生英雄的红五月。那瞬间发生的惊心动魄,那难以言表的生死时刻,不仅改变了山河,改变了地貌,也改变了人生轨迹,改变了人的思想境界。灾难成就了英雄,包括施救者和被救者、生存者。于是,人们记住了蒋晓娟、谭千秋、蒋敏、“敬礼娃娃”,记住了他们的善良、勇敢、坚忍、不屈、奉献……在那一次巨大的灾难中,在那一片可怕的废墟中,产生了有史以来的诸多“第一”:第一次,为自然灾害中遇难的同胞降下国旗;第一次,为一个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制定总体规划和法规条例;第一次,为灾区重建启动大规模对口支援……
    九年光阴一晃就过去了,时间悄然改变了一切。如今,当年一片废墟的地震灾区,一座座美丽如画的新城已拔地而起,当时在废墟中哭喊的少年已长大成人,触目惊心的断壁残垣也被葱郁的树木掩盖,当年充满血腥和悲伤的生离死别场景也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但废墟中紧握钢笔的手,背着亡妻跨上摩托的男人,坚强的“敬礼娃娃”以及电视台里“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的呐喊,却依然固执地留存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一幅幅难以抹去的画面。
眼下正是5月,又一个繁花似锦、绿树成荫的5月。在四川汶川地震九周年之际,我写下这篇不合时宜的文字,谨以此纪念我们共同经历的那场灾难,以及灾难面前国人表现出来的巨大勇气和空前团结,心底却陡然产生一缕沉重和悲壮之感。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聪明的民族, 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那么,就让它来陪我们一起追思那一场生命逝去的悲伤,那一段互相鼓励、相携前行的坚强,还有那一份在废墟上重新站立起来的新生喜悦吧!  
明年5月,将是汶川地震十周年。那时,花儿依然会开,绽放成另一首“诗”。
附:拙诗《情义四通》、《流泪的祖国》
          
情义四通

5月16日,天高云淡,万里晴空;
5月16日,风和日丽,煤海无尘;
十里矿山,又迎来一个清新爽朗的早晨,
四通煤矿,呈现出一派平安祥和的气氛。

然而,祥和里潜伏着不安,
平静中孕育着躁动,
当时针刚刚指向8点30分,
总部大院前蓦然出现了一幕匪夷所思的场景:

一股股人流从四面涌来,
汹涌的人潮向广场集中,
群情鼎沸,人头攒动,
霎时间将总部大院围得水泄不通!

难道这里要出现什么骚乱?
难道矿工们要发起什么运动?
是热心的清洁工大嫂向我指点迷津——
一场非同寻常的募捐仪式,将要在这里举行!

四天前,中午2点28分,
一场忽如其来的大地震,在巴蜀大地猝然降临!
无数个悲剧,无数个不幸,
无数个骨肉同胞陷入万劫不复的噩梦!

神州又一次笼罩着灾难的阴影,
死神又一次露出了狰狞的面容,
时光虽然已辗过了32个年轮,
发生在唐山的那场劫难,仍然使人心有余悸,记忆犹新。

无数座楼舍顷刻间化为废墟,
无数朵蓓蕾尚未开放便已凋零,
破灭了多少个少年的希望和憧憬,
掩埋了多少个家庭的和睦与温馨……

电视里,一遍遍播送着有关地震灾情的新闻;
屏幕前,不忍目睹废墟下那声声痛苦的呻吟。
远在千里之外的巴蜀汶川县,
将十三亿炎黄儿女的心紧紧牵动!

总书记情系灾区,高度重视;
温总理亲赴现场,指挥办公;
白衣战士不畏艰险,救死扶伤;
人民子弟兵冒着余震,舍己救人!

一支支抢险队伍,义无反顾奔赴灾区;
一批批援助物资,源源不断汇向灾民;
中华民族,又一次显示出巨大凝聚力;
华夏儿女,又一次展示了优良好传统!

同胞临危,谁能袖手旁观?
兄弟蒙难,岂可置若罔闻?
四通人从来不甘落后啊,
矿委会向全矿职工——
发出了一封情真意恳的倡议信!

说实话,当初发起这个倡议时,
我们的崔经理内心里充满着矛盾——
咱矿尚在整顿阶段,
不能正常生产,大伙手头太紧!

谁知道这个倡议,
能不能得到广大职工的积极响应?
谁知道这次活动,
会不会获得预期的成功?

假如参与者稀稀松松,
假如募捐者寥若晨星,
那结局可想而知——
四通煤矿丢不起这份人!

看着汹涌的人群,崔经理终于舒展了紧锁的眉峰;
面对激动的场面,矿委们渐渐平复了焦虑的心情;
我们的矿工,都是好样的,
在灾难的考验面前,咱四通人没有孬种!

募捐仪式如期举行,
首当其冲的是一矿崔主任,
他带来了一矿职工的厚厚意,
他带来了一矿职工的浓浓情!

一矿如今尚处于停产阶段,
大多数职工尚留在河南、留在山东,
他们从千里之外将钱汇到矿上,
要求矿领导转达他们关心灾区同胞的一片心!
尽管他们无生活来源,无谋生途径,
全靠平日积攒的一点血汗钱苦熬光阴,
但听到汶川地震的消息,收到矿委发出的倡议信,
仍然是慷慨解囊,毫无心痛。

有道是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
区区几千块钱虽不多,
却浓缩了一矿职工的无限深情!

负责收款的民政同志们,
求你们莫辞劳,多费心,
尽快将这笔善款交给灾区的兄弟姐妹手中,
最小程度地减少伤亡,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四通二矿刚过进入复产整顿,
许多职工坚守生产第一线,分不开身,
虽然无法亲自将善款塞入募捐箱中,
是他们的姚主任代转了他们的厚礼,圆了他们的梦!

三万余元的捐助款,
尽管也干不了多少大事情,
但这份情,比东海深;这份意,比泰山重!
小小的募捐箱,怎能容纳得下呀,承载得动?

后勤职能科室,在矿广大职工,
募捐箱前,踊跃捐赠;
机修,监控,安监,通风,
活动会场,热血沸腾!

从头到尾,井然有序,
自始至终,有条不紊;
灾难面前,折射出四通人纯洁的灵魂;
募捐活动,升华了四通职工高尚的人性。

他们中间,有的人工资也很微薄,
日子过得紧巴巴,并不宽松;
他们中间,有的下有儿女,上有老人,
平日里何等省吃俭用!

然而,这次募捐,谁也没有退缩;
这次活动,谁也不曾喊穷;
在猝发的灾难面前,四通职工,个个是挥金如土的富翁;
在遭难的同胞跟前,四通男儿,人人是慷慨无私的英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你捐点,我捐点,灾区人民就能度过难关;
你伸手,我伸手,废墟下的同胞就能脱离险境!

就算变成一顶挡雨的帐篷,
就算开出一条平坦的路径,
就算变成一袋压饥的饼干,
就算化为一盒疗伤的药品……

能为灾区出一份力,
我们感到欣慰;
能为同胞尽一点心,
我们无悔此生!

但愿这笔笔善款早日飞向灾区,
飞向汶川,飞向安县,飞向重庆;
但愿这片片深情能够化为动力,
医疗创伤,重建家园,挽救生命!

前线的将士们,我们与你们患难与共;
遭难的同胞们,我们与你们风雨同行;
虽然无法亲自上阵,救灾抢险,
我们愿竭尽全力,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载着募捐箱的小车远了,远了;
四通职工们含泪相送,目断归鸿;
民政局的同志们走了,走了,
带去了四通职工的殷殷期盼,拳拳爱心……

“为灾区,献爱心”,情深意重;
“多出煤,出好煤”,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多么震撼人心的镜头啊,
我有幸将这一历史时刻光荣见证!

灾难来临时,我们的人民展示了特有的顽强与坚韧;
同胞受难时,我们的人民显出了极大的关怀与同情。
正是凭着这股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我们的祖国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凭着这股力量,我们洗去了百年耻辱,收复香港,收复澳门;
凭着这股力量,我们战胜了九八年特大洪水,零三年非典疫情;
如今,我们又凭着这股力量,
抢险,救灾,抗震,将生命挽救,将家园重整!

啊,就像点亮了一盏冲破黑暗的灯,
就像打开了一扇战胜灾难的门,
一首含泪的长诗,就这样在我的脑海里汩汩奔涌;
一座时代的丰碑,从此在我的心田里巍巍高耸!

灵感喷涌啊,诗稿成,
激情澎湃啊,歌入云,
地震无情人有情啊,
抗震救灾大军的行列里,
落不下有情有义的四通人!

                                      2008年5月16日于四通煤矿

流泪的祖国

哦,那位女民警,
一朵漂亮的警花——
当突如其来的不幸,
潮水般涌入你心的堤坝,
你颤栗过,哀恸过,
却不曾让苦难压垮!
震灾中,你不但失去了双亲,
还失去了可爱的小丫丫!
但出现在救灾第一线的你,
镇定,从容,热情,泼辣,
没有流露出一丝愁苦,
多少悲伤你咬着牙默默咽下……

啊,亲爱的老妈妈,
难忘你双鬓斑白,两眼昏花——
孙儿,孙女,你们去了哪?
儿媳,老伴,怎么不答话?
念叨中,你努力使自己坐稳;
挺直腰板,不让生活倾斜。
四位亲人的丧生,
怎能瞒得过坚强的老妈妈?
但她没有捎信给参加抢险的儿子,
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精神重压!
啊,老妈妈,
您的痛苦,我们应当分担呀,
哪怕为您送一碗热粥,
说几句宽心话……

看,帐篷中央那个小男孩——
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一对小虎牙。
地震猝然袭来时,
他们一家都埋在废墟下。
饥饿绞断肚肠,
死神夺走爹妈,
在他还不很懂事的年纪,
心灵便结满了血痂。
当一双双温暖有力的大手将他从废墟下抱出,
他没有哭,
还忍痛向穿着迷彩服的叔叔们
敬了个不算标准的军礼,
那稚嫩的动作,
成了“5•12”大地震救灾现场
一幅最美丽的图画……

还有,那个风华正茂的老师,
刚从师范毕业来到乡下,
大地剧烈摇晃时,
他张开双臂
象一个无畏的大鹏,
将身边四个可爱的学生
护在自己的羽翼下!
四朵花苞躲过了风雨的摧残,
四位少年挣脱了死神的魔爪,
而他们敬爱的老师,
却再也看不到美丽的汶川阿坝!
一段为人师表的绚丽青春,
默默向世人展示着英雄的奉献与伟大!

再看我们的温总理——
屏幕里,那清癯的面颊,
匆忙的步伐,
双眼布满了血丝,
裤腿沾满了泥沙。
走东家,串西家,
将群众慰问,把灾情视察。
疲惫的身躯,奔波在抗震一线;
深情的话语,感染着万户千家。
六十一岁高龄老人的心痛啊,
十三亿人民精神的升华,
鼓舞着我们的民族,
同舟共济,度过难关,
战胜灾害,坚忍不拔。
人民的福祉在哪?
国家的福祉在哪?
总理饱含泪水的目光,
给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一支支救援队伍,
象海潮般汹涌喧哗;
一场场巡回义演,
用大爱催人泪下;
一面面血红的旗帜,
在巴蜀大地上飘洒;
一次次募捐活动,
象岩浆般在神州迸发;
一场大震,再一次将华夏民族的力量凝聚;
一场灾难,又一次将炎黄儿女的心灵净化!

汶川不哭!四川挺住!
中国加油!同胞别怕!
“5•12”大地震发生以来,
半个多月的分分秒秒,时时刻刻,
我们的心都在被感染,被洗刷;
来自灾区的报道,点点滴滴,字字句句,
我们都在认真的倾听,深情的瞩目,感同身受的忧怛!
生命的奇迹,一幕又一幕,
在美丽的巴蜀大地上演绎;
爱的种子,一把又一把,
在人们日渐麻木的心田里慷慨地播撒……

拙劣的笔头,尽管无法将心中的感受表达;
洋溢的诗情,却迫不及待地要冲决堤坝!
权借这支秃笔,将心里的话,
蘸着血泪写下,
一任不太流畅的笔尖
倾泻出对逝者的哀恸,对幸存者的牵挂!

朦胧中,我看见一个慈祥的母亲迎面走来,
微风吹拂着她额前披拂的秀发。
这就是我们的祖国啊,
她一面用温暖的双手,
细心地将儿女身上的创口包扎;
一面用阳光般灿烂的微笑,
给儿女们的心灵里,
输入一组坚强乐观的密码……

                              2008年5月29日于四通煤矿

(本文作者 晋能集团四通煤业 马关锁)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