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陕西陕煤澄合矿业公司王村斜井煤矿调度室----------郑志勇
摘要:随着我国开发物质资源的步伐越来越快,采矿业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为了实现安全施工,其关键所在就是保证采矿工程安全生产,但是就数据资料显示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规范问题而引起的安全事故已见怪不怪。通过分析研究以往发生的那些安全事故,不难发现导致相当一部分事故发生的原因是施工不合理。所以,我们应着重关注并研究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在设计和施工环节中对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改正,以提高采矿工程的安全度。为此,本文研究采矿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采矿业,采矿工程施工,不安全技术
根据采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数据资料显示,我们不难发现采矿工程施工中的技术操作不规范问题是引起大部分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所以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应分析研究采矿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因素,及时发现其中潜在的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并抓紧采取措施修正,规范整个操作流程的生产,这对确保安全施工,避免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采矿井巷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一)采区井巷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1、弯道井巷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曲率半径
一般来说,在采矿井巷施工的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采用12米或15米的巷道曲率半径,可以说这是最适合7t自粘式电动车运输的数值,但是当采用其他运输方式时,以上的曲率半径就不合理了,而以9米最宜。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很多井巷采用6米的曲率半径,这就使得巷道的拐弯处变大,很容易使耙矸机的钢丝因加剧磨损而发生断绳伤人的安全事故。除此之外,当曲率半径过大时,爆破后落下的矸石耙不到底,这就使巷道的坡度变大,加大运输难度。所以,在弯道井巷作业时一般我们以9米或12米的曲率半径为宜。
2、中部车场采取单道起坡
在设计采区中部的车场时,需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建设不同巷道的起坡轨,即单道和双道两种起坡方式。一般来说,单道起坡的施工工程量相对不大,而双道起坡的建设要求比较高,它还需要额外设置一付固定的道岔和弹簧道岔。最近几年来,在设计采区中部的车场时,一般优先考虑单道起坡,这主要是因为单道起坡不仅节省资金投入也极大的减少工作量。但是,在建设单道起坡时下放空重车和材料车时,为了避免空重车在通过简易道岔时因倒掉问题进入中部车场,这就需要打钩人员在道岔位置进行适当的助推。然而这样做就对打钩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设计采矿区的中部车场时,最好采用双道起坡的方式,既可以保证空重车和材料车的顺利运行,也可以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3、车场设计在弯道巷道中
在进行车场的设计时,技术人员通常只分析考虑采区上山的方位及运输大巷的具体方位,一般就会在采矿区的弯道巷道里建设下部车场,这就直接导致电机车司机的视野存在盲区,很难及时观察到前方信号的变化,影响司机与打点挂钩人员的信息交流,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所以,在设计下部车场时,应可能的在直线部位设计车场,尽量避免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开拓巷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分析
1、下部车场轨道间的安全间隙过小
在巷道施工的过程中,设计下部车场时,通常把1.3m作为车场双规间的安全间隙,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矿井的安全间隙通常只有1.2m,这就导致当车场的运输任务比较紧张,尤其是运输车变形或材料车过宽时,车场双规之间极易发生挤碰而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所以,在施工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超宽运输车可能通过的情况,尽量把安全间隙设置在1.4米左右,以此来确保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2、设计巷道时出现高度过低的情况
进行巷道开拓工作时,半圆拱形断面是首选的掘进方式,一般墙高都被控制在1.2m左右。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数不少的矿区并没有严格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巷道的建设,很多大断面积的巷道的墙高仅有1.1m,这就直接导致了在巷道里架线时,达不到架线的安全高度和施工的安全标准,极大的提高了触电事故的发生率。所以,在设计巷道墙高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详细分析。
3、设定巷道的腰线时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中线和腰线是井下巷道进行施工时用以完成施工控制的,中线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对巷道的掘进方向进行指导,一般来说,需要在巷道的顶板位置或是棚梁上设置3到4个中线点,以正中或偏中线的形式展示,采用激光光束等方法检查掘进迎头的尺寸是否合理。所谓腰线其实是一种标示线,用以对巷道的标高和坡度进行合理的控制,可以用水平尺等施工工具延伸到掘进迎头的位置来探测腰线所在的位置是否合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每隔30到50厘米就会用测量仪设置一个中腰线,但是当发现中腰线有所偏离时还是需要现场及时纠正。除此之外,在煤层比较厚的区域还需要对巷道进行分层以便于开采,这时巷道的压力会加大,支架一旦变形或错位就会直接影响到中线点,使其在不同的线上,造成巷道施工的质量水平下降。另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施工方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变化的,这就需要把拐弯处的曲线巷道的半径及转角等转化为切线或弦线来提高施工质量,当然,实际作业时还应严格按照施工的安全规定及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把安全隐患的发生率降低到最小。
二、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及解决策略
(一)采煤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和措施分析
1、切眼和分斜坡在开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对采掘工作面的实际作业过程中,技术人员在设计切眼时,开口的方向并没有沿煤层的正倾斜方向,还有很多开口即使沿正倾斜方向,但是设计长度明显不合理,这就造成三角带煤柱容易发生跨帮问题。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切眼开口的设计,尽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2、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坡度过小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设计好急倾斜煤层的主斜坡的坡度,然而即便有明确的倾斜角度作为参考,施工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使得主斜坡的坡度不符合施工标准,即使受到自身重力的作用煤炭也不能自溜下降,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掘进工作面施工中存在不安全技术因素
1、运巷拔口位置的选择
一般来说,可供选择的运巷拔口位置主要有正、反两种。另外还要特别注意,错开石门一层煤两边的开口位置。
2、改造眼的反眼坡度
在设计改造眼时,相当多的矿区会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所以在设计改造眼时并不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有的甚至把改造眼的坡度设置到30度以上,并且有太多拐弯,给施工安全留下隐患。
结束语:
随着我国采矿业的飞速发展,采矿技术也不断进步,但是在实际的采矿工程施工过程中,仍存在很多不安全的技术因素和操作不规范的现象,极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提高施工的安全度,保证施工工程进度和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手册的标准进行操作,并进一步完善设计计划,为工作者提供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迪.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科技风.2011,(03)15
[2]王锐锋.探讨采矿工程施工中不安全技术因素及对策[J].科技致富导向.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