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某矿水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2-11-22 13:51 来源:煤矿安全网

  水灾防治方针: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

  水灾防治原则:当前与长远 局部与整体 地面与井下 防治与利用相结合

  综合治水措施: 防、疏、堵、截、排

  一. 地面防治水

  1. 合理确定井口位置

  2. 整治河流

  3. 堵塞地面导水通道

  4. 修筑截水沟

  5. 防止地表积水

  6. 加强地面防治水工程的检查

  有关《规程》规定见第141页 第254、255、256条

  二. 井下防治水

  (一) 水文观测和矿井地质工作

  1. 水文观测工作

  ⑴收集地面气象、降水量和河流等水文资料;

  ⑵通过探水孔和水文观测孔,观测各类水源的水压,水位和水量变化规律,分析水质,查明各水源之间的关系;

  ⑶观测矿井涌水量的季节变化规律等。

  2. 矿井地质工作

  ⑴冲积层的厚度、组成、富水性、透水性;

  ⑵断层和裂隙的位置、断距、破碎带范围、导水性等;

  ⑶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数量、位置、厚度、厚度变化和隔水层三带的划分情况;

  ⑷老空水情况及老空的上、下三带情况;

  ⑸开采过程中围岩的破坏情况;

  ⑹陷落柱的赋存情况;

  ⑺勘探钻孔的封孔情况等。

  (二) 井下防治水技术

  1. 井下探放水

  2. 疏(放)水降压

  (1) 疏放老空水

  ①直接放水;

  ②先堵后放;

  ③先放后堵;

  ④先隔后放。

  (2) 疏放含水层

  ①地面疏放水;

  ②巷道疏干顶板水;

  ③钻孔疏放顶板水;

  ④钻孔疏放底板水;

  ⑤泄水巷疏放底板水;

  ⑥隔水层中存在弱含水层时注浆提升安全水头值;

  ⑦截源堵截水。

  (3) 疏放水注意事项

  ①放水前,根据预计的积水量、水位标高、水仓容量和排水能力等,作出放水设计并报上级批准;

  ②探到水源后,水量不大时,一般可用探水孔放水;水量很大时,需另打放水钻孔。放水钻孔直径一般为50-75mm,孔深不大于70m;

  ③正式放水前,应进行放水量、水压试验,以便拟定放水顺序和控制放水量,做到安全放水;

  ④放水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水量变化、出水的清浊和杂质情况,设专人检查硫化氢、二氧化碳和瓦斯等有害气体涌出情况,注意有无特殊响声,如发现异常状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并报告调度室;

  ⑤在放水设计中应规定好人员撤退路线,并保证路线畅通,沿途应有良好照明。

  3.防水隔离煤柱

  留设原则:既能抵抗水压,又尽量减少煤炭损失

  附录三 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要求

  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下列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黏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

  Hf= Hk+Hb (3-1)

  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的含水层覆盖时(图3-1):

  Hf=HL+Hb (3-2)

  式中 Hf--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k--采后垮落带高度,m;

  HL--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m;

  Hb--保护层厚度,m;

  α--煤层倾角,(°)。

  根据式(3-1)、式(3-2)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 m。式中Hk、HL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图3-1 煤层露头被松散富水性强含水层覆盖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图3-2)可参照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20 m

 

  式中 L--煤柱留设的宽度,m;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p--水头压力,MPa;

  Kp--煤的抗拉强度,MPa。

  

 

  图3-2 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图3-3),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要求如下:

  

 

  图3-3煤层与富水性强的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时,防隔水煤(岩)柱可按图3-3a、图3-3b留设。其计算公式为:

  L=L1+L2+L3=Hacscθ+HLcotθ+HLcotδ (3-3)

  2.最高导水裂缝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隔水煤(岩)柱按图3-3c留设。其计算公式为:

  L=L1+L2+L3=Ha(sinδ-cosδcotθ)+

  (Hacosδ+M)(cotθ+cotδ) ≥20 m (3-4)

  式中 L--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

  L1,L2,L3--防隔水煤(岩)柱各分段宽度,m;

  HL--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m;

  θ--断层倾角,(°);

  δ--岩层塌陷角,(°);

  M--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

  Ha--断层安全防隔水煤(岩)柱的宽度,m。

  Ha值应当根据矿井实际观测资料来确定,即通过总结本矿区在断层附近开采时发生突水和安全开采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其水压(p)与防隔水煤(岩)柱厚度(M)的比值(Ts=p/M),并将各点之值标到以Ts=p/M为横轴,以埋藏深度H0为纵轴的坐标纸上,找出Ts值的安全临界线(图3-4)。

  Ha值也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p--防隔水煤(岩)柱所承受的静水压力,MPa;

  Ts--临界突水系数,MPa/m;

  10--保护带厚度,一般取10 m。

  

 

  图3-4 Ts和H0关系曲线图

  本矿区如无实际突水系数,可参考其他矿区资料,但选用时应当综合考虑隔水层的岩性、物理力学性质、巷道跨度或工作面的空顶距、采煤方法和顶板控制方法等一系列因素。

  四、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在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的情况下(图3-5),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应当考虑2个方向上的压力:一是煤层底部隔水层能否承受下部含水层水的压力;二是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

  

 

  图3-5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当考虑底部压力时,应当使煤层底板到断层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垂距),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a)的计算值,并不得小于20 m。其计算公式为

  

≥20 m

 

  式中 α--断层倾角,(°);

  其余参数同前。

  当考虑断层水在顺煤层方向上的压力时,按附录三之二计算煤柱宽度。

  根据以上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取用较大的数字,但仍不得小于20 m。

  如果断层不导水(图3-6),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尺寸,应当保证含水层顶面与断层面交点至煤层底板间的最小距离,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剖面上大于安全煤柱的高度(Ha)时即可,但不得小于20 m。

  

 

  图3-6煤层位于含水层上方且断层不导水时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五、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下采掘时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1.巷道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

  2.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同一煤层中进行开采时,若水淹区或老窑积水区的界线已基本查明,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应当按附录三之二的规定留设。

  3.在水淹区下或老窑积水区下的煤层中进行回采时,防隔水煤(岩)柱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缝带最大高度与保护带高度之和。

  六、保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保护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可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执行。

  七、保护通水钻孔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根据钻孔测斜资料换算钻孔见煤点坐标,按附录三之二的办法留设防隔水煤(岩)柱,如无测斜资料,应当考虑钻孔可能偏斜的误差。

  八、相邻矿(井)人为边界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1.水文地质简单型到中等型的矿井,可采用垂直法留设,但总宽度不得小于40 m。

  2.水文地质复杂型到极复杂型的矿井,应当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静水压力、开采上覆岩层移动角、导水裂缝带高度等因素确定。

  1)多煤层开采,当上、下两层煤的层间距小于下层煤开采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时,下层煤的边界防隔水煤(岩)柱,应当根据最上一层煤的岩层移动角和煤层间距向下推算(见图3-7a)。

  2)当上、下两层煤之间的垂距大于下煤层开采后的导水裂缝带高度时,上、下煤层的防隔水煤(岩)柱,可分别留设(见图3-7b)。

  

 

  HL—导水裂缝带上限;H1、H2、H3—各煤层底板以上的静水位高度;γ—上山岩层移动角;β—下山岩层移动角;Ly、L1y、L2y—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L1—上层煤防水煤柱宽度;L2,L3—下层煤防水煤柱宽度

  图3-7多煤层地区边界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Ly的计算,可采用下列公式:

  

≥20 m

 

  式中 Ly--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m;

  H --煤层底板以上的静水位高度,m;

  HL--导水裂缝带最大值,m;

  Ts--水压与岩柱宽度的比值,可取1。

  九、以断层为界的井田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以断层为界的井田,其边界防隔水煤(岩)柱可参照断层煤柱留设,但应当考虑井田另一侧煤层的情况,以不破坏另一侧所留煤(岩)柱为原则(除参照断层煤柱的留设外,尚可参考图3-8所示的例图)。

  

 

 

 

  

 

 

  

 

 

  L-煤柱宽度;Ls,Lx-上、下煤层的煤柱宽度;Ly-导水裂缝带上限岩柱宽度;Ha、Has、Hax-安全防水岩柱厚度;HL-导水裂缝带上限;p—底板隔水层承受的水头压力

  图3-8以断层分界的井田防隔水煤(岩)柱留设图

  4.帷幕注浆和注浆堵水

  ⑴应用的几种情况

  ①井筒掘进前遇有多层近距离的含水层,每层Q﹥10m3/h时,

  则地面预注浆;

  ②井筒掘进前遇有多层间距较大的含水层,且单层Q﹥10m3/h时,应短探、短注、短掘;

  ③井筒掘进前遇有一层含水层,且Q﹤10m3/h时,则通过后注浆堵水;

  ④堵大突水点恢复被淹矿井;

  ⑤截源堵水减小矿井涌水量;

  ⑥井巷过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时。

  (2)地质调查内容

  ①与工程有关的断裂构造的确切位置、产状等;

  ②各含水层因断裂产生的位移和对接情况;

  ③工程地段含水层的分布、埋深、层数厚度及它们之间的水力联系情况;

  ④地下水流速、流向;

  ⑤含水层的裂隙及发育部位或区段;

  ⑥隔水层或隔水边界的确切位置,以便圈定工程范围和选定注浆层位和深度。

  (3)开展堵水前、注浆过程中、堵水后三个阶段的水文动态观测

  (5)连通实验

  (6)利用钻孔和被淹矿井作抽(排)水试验,通过工程前后排水资料对比,判定堵水效果

  (7)进行不同目的的压水试验

  ①冲洗裂隙通道,扩大注浆半径,提高注浆效果;

  ②测定岩层单位吸水量,具体了解岩层渗透性,为选择浆液材料、浓度和注浆压力提供依据;

  ③帷幕注浆或井筒注浆时,编制出帷幕渗透剖面图为设计注浆孔提供依据。

  5.防水墙

  (1)适用范围:隔绝积水老空、有透水可能的断层、溶洞造成的泥沙石块泄出等。

  (2)建防水墙需满足的要求:

  ①围岩坚固;

  ②防水墙有足够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③墙基与围岩结合紧密,不透水、不变形、不位移;

  ④装放水管和水压表。

  (3)水闸墙的种类及使用

  ①平面型:木质、临时性、用于掩护永久性闸墙的施工;

  ②圆柱形:永久性、用于高而窄的巷道

  ③楔型:永久性

  6.水闸门(防水闸门、密闭门、控制闸门)

  (1)用于以下情况

  ①井底车场;

  ②泵房、变电所;

  ③突水危险区域;

  ④探水时设临时水闸门。

  (2)水闸门的形状:矩形和圆形

  (3)日常维护和管理

  ①有专用技术管理制度、专责单位、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②半年一次关闭试验,其中雨季前一次

  ③关闭闸门的工具和配件,有专人专门地点存放,不得挪用或丢失。

  (2)水闸门的关闭

  先内后外、先深后浅

  (3)防水闸门的开启

  先外后内、先浅后深

  4帷幕注浆和注浆堵水

  (1)应用的几种情况

  (2)地质调查内容

  (3)开展堵水前、注浆过程中、堵水后三个阶段的水文动态观测

  (4)连通实验

  (5)利用钻孔和被淹矿井作抽排水试验

  (6)进行不同目的的压水试验

  5.防水墙

  (1)适用范围;隔绝积水老空,有透水可能的断层溶洞造成的泥沙石块泄出等。

  (2)防水墙需满足的要求。

  (3)水闸墙的种类及使用

  ①平面型

  ②圆柱形

  ③楔型

  6水闸门

  其形状有矩形和圆形

  (1)日常维护和管理

  a) 有专用技术管理制度、专责单位、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维护

  b) 半年一次关闭试验,其中雨季前一次

  c) 关闭闸门的工具和配件,有专人专门地点存放,不得挪用或丢失。

  (2)水闸门的关闭

  (3)防水闸门的开启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