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顶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组织机构
裕隆金龙公司成立顶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矿长
副组长:技术副矿长、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
成 员:调度室主任、办公室主任、安检科科长、技术科科长、机电科科长以及各队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地 点:调度室
办公室主任:调度室主任(兼)
二、组织分工
组长负责人员及物资等的组织工作、决策预案的启动,副组长根据具体情况负责技术方案及措施等的技术准备,各成员负责各项措施的制定及人员的组织落实。
三、领导小组职责
1、矿长:是处理严重顶板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技术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和矿山救护队队长的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险人员抢救方案。
2、技术副矿长: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险人员抢救方案。
3、各有关副矿长:根据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人待命,及时调集救灾所需的设备材料。
4、安全、生产副矿长、安检科科长、技术科科长,应迅速到达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助。
5、矿山救护队负责人:对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矿指挥,领导矿山救护队和辅助救护队,根据营救遇难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完成对灾区遇难人员的救护和事故处理。
6、通防科科长:当严重顶板事故造成通风系统紊乱,无法保证正常通风时,及时调整风路。
7、技术科科长:负责准备好必要的图纸和资料。
8、调度室主任: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
9、有关的科、队、班长准备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有关的抢救和灾害处理任务。
10、矿值班调度员: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并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矿长、值班矿长、救护队长、集团公司调度室以及矿其它领导和有关单位,及时向下传达矿长命令,并按照《预案》中规定的《发生事故后必须立即召集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及时按顺序通知各单位的人员到调度室报到待命;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
11、供应科科长:及时准备好必须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的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12、机电科科长:掌握矿井内的停送电工作,及时抢救或安装机电设备,完成其它有关任务。保证救灾人员和器材及时运到事故地点,满足救灾需要。
14、井口保健站:负责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急救治疗,组织护理和药物供应。
15、行政办公室主任:保证对遇险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其它生活事宜。
16、保卫科长:负责事故抢救和处理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工作,维护矿区的正常秩序,不准闲杂人员逗留、围观。
四、汇报程序
1、发生冒项事故后,事故地点人员立即就近用电话向调度汇报,汇报时要尽可能汇报清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位置。
2、调度室接到事故电话后要记清楚汇报人的姓名、事故单位、时间、地点、位置,并进一步核实事故情况。
3、调度室在核实事故的同时向当天值班汇报,并及时了解清楚事故的情况,若是一般冒顶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根据情况由当天值班处理,若出现死亡1人以上的冒顶事故,要立即向应急事故领导小组汇报,同时启动应急程序,按事故应急救援人员名单进行通知。
4、领导小组各成员接到通知后,要立即赶到调度室,按各自的分工展开工作。
5、调度室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必须立即向总公司调度室汇报清发生事故灾害的单位、时间、地点、影响范围、人员遇险情况、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应急预案启动情况,已采取的应急抢救方案、措施和进展情况,需请示报告的其它事宜。
五、救援方案
(一) 现场自救
1、发生冒顶埋人事故,若附近有电话,遇险人员立即与地面取得联系,汇报被堵的地点、空间大小、人员多少,以得到外面及时正确的抢救。若冒顶范围较小,应考虑用工具扒个小洞钻出去。
2、若无法与外面取得联系,也无法扒开通道时,就应平躺待救,以保存体力和有限的空气;但要间断高频敲打管道、轨道等,使外面人员尽早发现。若巷道中有压风管,可设法使管中空气泄漏出来,以保证人员的供氧。
3、如果遇险人员的头部和胳膊在外,其余部分被埋压时,只要身上覆盖物不多,又未受重伤,就应试着往外爬,尽早脱离冒顶区。
4、如果身上被压埋的东西较多,又受伤自己无法脱险,只要不影响呼吸,就不应急于往外爬,防止受伤加重,应等待外面来人抢救。
5、若冒顶面积较大,遇险人员整个身体都被埋住,不可能爬出来,但正好处于支架倾倒而形成的有限空间内,这样只能依靠自救。若有外伤、出血,应进行止血,如果没有受伤,应保持冷静的头脑,等待外面的抢救。
(二) 组织救援
1、在救护队到来之前,按制定的抢救方案立即组成抢险小分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2、救护队到达后,由矿山救护队和医务人员组成的抢险小分队,由矿负责人带领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护。
3、救护队人员到达现场后要听从救护人员指挥,矿负责人要协调救护工作。
4、机电部门要及时将通讯接到救护现场,确保通讯畅通。
5、救护现场负责人要及时和矿调度联系,以便及时调整救护方案。
6、地面要备好运送伤员的车辆,以便及时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抢救。
7、供应部门要根据抢险领导小组的指令,及时组织人员准备抢救救护所需的各种物资。
8、运输部门要根据抢险领导小组的指令,组织人员将抢险救护所需的各种物资以最快速度运到指定地点。
9、通风部门要做好抢险救护过程中的通风调整工作。
六、处理顶板事故的措施
1、当采掘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冒顶事故时,现场负责人首先将人员撤离危险区,并向调度室汇报,若有人员遇险或被困,要通知救护队前往救护。
2、处理冒顶事故时,必须始终坚持由外向里的原则加强支护;并要有专人观察顶板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撤出人员,防止二次冒顶伤人事故的发生。并实地查看周围支架和顶板情况,必要时加固附近支架,保证退路安全畅通。
3、如果通风系统遭到破坏。应积极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果暂不能恢复时,要利用水管、压风管等向被压、被困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4、抢救人员时,要用呼喊、敲击等方法,判断遇险人员位置,与遇险人员保持联系,鼓励他们配合抢救工作。必要时,可开掘通向遇险人员的专用巷道,绕过冒落区接近他们。
5、清理堵塞物时、使用工具要小心,防止伤害遇险人员,遇有大块矸石、木柱、金属网、铁梁等物压人时,可使用千斤顶、液压起重器等工具进行处理,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冒顶岩石的平衡状态。
七、预防采面顶板事故的技术措施
1、采煤工作面在投产前,矿必须组织有关单位进行移交验收,签字合格后,方可组织生产,不具备生产条件的不得投产。
2、凡新投产的采煤工作面,必须编制作业规程,由技术副矿长组织有关人员会审后,在投产前三天向工人贯彻、考核、签字,由安检科检查落实贯彻情况。
3、各采掘队技术员必须掌握本采煤工作面的煤层赋存情况及围岩结构性质,遇到采面初采、放顶、收尾放顶、过老巷、断层、冒顶区等特殊条件时,都必须编写补充措施。
4、安全部门对质量低劣,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采掘工作、巷修工程,必须令其停产整顿,真正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5、加强采面现场管理,每班要有队干部跟班指挥生产,采面初采、放大顶、收尾、巷道贯通等关键工作,矿成立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现场盯岗。
6、每班的跟班队长、班组长接班后首先检查作业地点的顶板和工程质量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认安全无问题后方可开工生产。
7、回采工作面的两巷超前支护必须保持20米以上,机头超前按规定使用双长梁。
8、采煤工作面放炮后,必须及时支护,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9、所有采煤工作面必须按质量标准化规定进行施工。
10、回采工作面禁止出现缺梁少柱,坏梁坏柱及时更换。回风巷备用柱子符合规定。梁柱检修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53条有关规定。
11、采面所有支架必须牢固,严禁打在浮煤浮矸上,支柱初撑力达到90KN。采煤工作面漏顶的地方必须用大料刹实,采煤工作面漏底的地方必须穿木靴并与支架严密接触,防止支架不稳定造成大的冒顶。
12、乳化液泵站压力必须达到18MPa以上,乳化液浓度符合3%的规定要求。
13、施工现场严禁各生产工序在同一地点平行作业,各生产工序错距作业在作业规程中应明确规定。
14、回采工作面悬顶面积在作业规程中要有明确规定,超过规定时,要制订强制放顶措施。其采面支架密度要根据矿压观测数据,合理确定。
15、加强顶板管理,严格各项制度,掌握采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步距,采取相应措施,杜绝顶板事故发生。
16、采煤工作面冒顶、巷道因失修或其它原因冒顶时,必须制订处理冒顶的专项措施。
17、跟班干部严格执行班中汇报和交接班制度,对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交代清楚。
八、恢复正常生产的原则
顶板得到支护加固,空顶刹实,安全隐患得以排除,遇险人员得到有效救护,经严重顶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采面可以进行回采生产。采面推进5~8排远离冒顶区后,经严重顶板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现场鉴定认为采面已处于安全状态,可以进行正常回采,采面恢复正常生产状态。
采面恢复正常生产状态后,要写出鉴定报告,且所有现场鉴定人员要鉴字。抢险救灾工作结束后,3日内写出抢险救灾总结报告。
九、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和演练
1、各单位要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严重顶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知识、本岗位职责,不断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
2、为保证预案的科学性符合性和可操作性,本预案每半年修订和补充完善一次。遇条件变化或重要人事变更,随时修订、补充预案内容。
3、为验证本预案的有效性,矿上要统一安排定期对预案进行模拟演练。
4、每年要针对地区变化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