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车集煤矿深入贯彻人才强企战略,把培养造就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出台配套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多形式、分类别、重实效地搭建完善人才培育体系,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为集团公司打造现代化国企一流旗舰劲旅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育才聚才,让“源头”活起来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现阶段我需要完善自身能力水平,在企业为我们提供的优质平台下,努力提高专业和技能水平。”7月13日,在该矿召开的青年大学生座谈会上,青年大学生积极针对矿井的生产经营、科技创新以及自我发展规划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为使新晋大学生尽快融入企业,该矿坚持以心交心、以诚相待,定期组织召开青年大学生发展交流会、分享座谈会,通过拟定岗前专业培训、实施全程引导、建立成长档案,全流程指导他们成才成长。同时,以新分配大学生、困难青工等为重点服务对象,组织青年志愿者前往新入职大学生宿舍楼,开展“青春暖流”活动,送上企业的关怀。
“矿上环境也特别好,而且还配备有物资丰富的超市、菜品繁多的食堂,还有健身房、台球室、羽毛球场,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选择这里的决心。”新入职大学生赵永贤说。
悉心爱才,倾力搭建成长舞台
“实行轮岗学习制,使我能够全方面学习掌握一通三防、采煤、掘进等各专业知识。这种轮岗实习制很好,矿井对我们大学生培养也非常重视。”近日,刚从掘进一队实习轮岗到综采三队的大学生在深有感触地说。
为使新入职大学生尽快成长成才,该矿制定下发了《车集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中长期规划》及《车集煤矿大学生见习期管理办法》,通过实施不定单位、不定岗位、不定专业的“轮岗实习制”,让新入职大学生在采、掘、机、运、通五大专业轮流进行实习,通过多岗位、多环境锻炼,为今后更好地发展练就扎实基本功。
谈到基层锻炼的体会,28岁的开拓二队技术主管沙南星深有感触:“我在采煤、掘进、开拓系统都待过,现在回想起来很感谢这些经历,让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夯实了专业基础,十分感谢企业的栽培,让我这颗‘幼苗’能充分吸收营养,茁壮成长。”
基于“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发展思路,该矿还不断转变培训方式,采取“开放式”“拓展式”“互动式”等方法,把学习课堂搬到网上、搬到班组、搬到生产车间……使枯燥无味的技能培训变得趣味横生,大大激发了青年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用才,实现人人尽展其才
该矿以全国技能大师游弋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充分发挥“青年标杆创新工作室”辐射效应,按照“优秀人才优先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紧缺人才抓紧培养”的原则,通过名师带徒、模拟演示、现场教学、理论讲解、网络课堂等活动开展青年人才技能素质培训,带动一大批想干事、有激情的职工涌入人才培育舞台。
“我们每个季度都会开展青年技术交流会,针对技术创新、项目攻关等内容进行现场交流讲解,对于会上提出的难以完成的项目,由工作室协调各核心成员成立攻关小组,开展联合攻关,帮助大家解决问题。”该工作室主任纪亚柯说。
据统计,自“青年标杆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吸引了30多名“80后”“90后”创新爱好者和青年大学生加入,先后完成创新成果32项,16项专利获得授权,创新成果转化率高达98%,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40余万元。
此外,为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打造一支与企业安全生产、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井下一线技能人才队伍,该矿还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车集煤矿生产一线关键岗位人才评选办法》,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的“关键岗位人才”考核小组,负责组织评选活动,并对其进行月度动态考核及奖励兑现。
“关键岗位人才”评选范围是与矿井生产一线直接相关且重要的关键岗位及易流失的岗位,明确以工作年限、出勤、安全、职业素养、岗位技能等为评选条件,对评选出的“关键岗位人才”按照每月600元/人核算进行专项补助。
据悉,今年以来,该矿已累计评聘关键岗位人才324人次,发放津贴补助233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