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巴山,沟壑纵横。
位于川、陕、渝交汇处的达州万源市罗文镇铁山坡气田就深藏于此。
这里是中国红色革命老区,七十多年前著名万源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
这里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铁山坡高含硫天然气自主勘探开发前沿阵地。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有这样一队冲锋在前的党员干部,有这样一支阳光团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汇聚各种人才,用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奋战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优装备、最强队伍做好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开发工作,彰显着石油人为革命老区发展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他们就是铁山坡上的探路者。
蒋浩:扎根一线,用平凡书写青春华章
2020年6月,蒋浩主动请缨来到铁山坡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部,负责土地协调和拆迁监督。因为过去从没接触过这份工作,从资料收集到现场协调都存在重重困难,但他从不退却,白天跑现场,晚上抓紧时间查资料、请教前辈、整理总结,逐渐摸索并掌握土地协调的工作规律。
早在2009年铁山坡气田合作开发初期,拆迁户将其户口本拆分为2-3户,形成几十例1人户的现状,大大增加现有开发工作拆迁费用和难度。如果参照现行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将发生地区拆迁补偿不平衡,补偿费大幅度增加以及拆迁进度严重迟缓等问题。蒋浩理清政策要求,依靠证据,积极组织协调各单位现场取证和实地登记签认,核实被拆迁户的房产证、产权证,平衡了老百姓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解除了补偿差异,为项目部工作的整体推进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项目部高强度、高要求、高效率的形势下,蒋浩一直驻扎在罗文镇边干边学。记不清自己穿过多少羊肠小道,参与了多少次政策宣贯,也记不清解决了多少次突发施工受阻事件,更记不清承受过多少冷嘲热讽。
土地协调工作关键在协调,需要与现场各方人员打交道,每个环节都可能发生临时性的问题,蒋浩的工作就像个消防员,哪儿有火苗就要及时去扑灭,所以,驻扎在现场处理各类紧急情况就是常态化工作。在工作推进难度最大的时候蒋浩总能把压力变为动力,梳理出一套最佳方案,理顺轻重缓急,把一件一件繁琐的事做到张弛有度,恰到好处。
“幺儿,给爸爸挥挥手,做个响拜,下次等爸爸回来,又给爸爸展示新技能”。连续两个月没有回家的蒋浩和爱人、孩子商量原本罗文一聚,当妻儿赶到罗文时,蒋浩却临时接到任务,一家三口不得不中断这次聚会。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蒋浩心里满是愧疚和不舍。有一种夫妻遗憾却无法厮守,有一种孩子成长却无法陪伴。蒋浩坚信等铁山坡气田正式投产的那一天,他们一定会认可自己是一位有责任担当的好丈夫、好爸爸。
罗光文:精益求精,双金属复合材料服务勘探开发
罗光文,工业工程(IE)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负责材料、腐蚀、焊接、无损检测技术管理工作。个人多次参与高含硫环境用材料的科研项目、国标/行标的审查。由其撰写的《酸性气田腐蚀环境分析及材料选择》获技术交流优秀论文二等奖,并在《天然气与石油》杂志发表。
铁山坡气田属于高含硫化氢、中含二氧化碳气田,由于气田腐蚀环境复杂,集输线路和场站接触高含硫介质部分均采用镍基复合材料,属国内第一个大面积使用双金属复合材料工程。但镍基复合管及复合板设备在国内高含硫气田应用较少,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文献资料不多,为了攻克这一难点,罗光文带领他的团队到复合管、复合板设备制造厂家进行技术交流,了解原材料、制造过程质量控制中的关键和难点,主动和施工单位就复合管的焊接技术及质量控制要求进行交流,了解检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主持邀请相关研究院所、制造单位等单位的专家一起对技术规格书、质量控制方案进行会审,对制造厂制造过程进行质量监督,以确保设备/材料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全程参与镍基合金复合管制造质量及焊接试验的方案制定和审查、试验过程技术讨论等,不仅进一步了解镍基复合管制造、施工、检测方面质量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也为项目镍基合金复合管的制造、施工质量方面进行了技术储备,从而确保复合运行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计文件审查来不得半点马虎,这是罗光文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为使自己能够更好了解镍基合金材料的相关性能及提高设计文件审查的质量,罗光文收集和学习了国内外关于镍基合金复合材料的标准、规范、论文等600余篇,主要涉及镍基合金复合材料性能、制造质量控制、驻厂监造、焊接施工工艺、无损检测等方面。
罗光文不但对压力容器、管线、阀门、管件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还具有丰富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创新的团队管理理念经验,在油气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能够灵活应相互转换,带领团队学习研究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对新技术、新工艺具有独特的见解,罗光文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对铁山坡高含硫气田开发有序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徐少堃:兢兢业业,在磨砺中默默付出
瘦瘦的身材,带着一副眼镜,书生味极浓的徐少堃于2020年6月从净化总厂来到铁山坡气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部,主要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从净化厂到项目部,以前工作大部分时间在厂区办公室,现在更多时间是在户外和施工现场,条件更为艰苦,带来的挑战更大。
虽然艰苦程度和体力透支让徐少堃也曾有过思想波动,但他很快适应现有工作挑战。去年七月,徐少堃和同事接到四十多公里的管线交底踏勘任务。该段管线全部铺设在原始森林之中,沿途地质恶劣复杂。连续二十多天,徐少堃和同事都穿越在大山里,饿了就啃干粮,渴了就饮山泉。还记得有一天,烈日当空,天气异常闷热,行程中,徐少堃一脚踏空摔到灌木丛中,脚被划出血口子,鲜血溢出。徐少堃没有退却最终圆满完成那次原始森林般的交底踏勘任务。
七月的大山深处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倾盆大雨,每天两万步的运动步数是徐少堃的标配,一双被穿烂的工鞋静静地躺在角落,后背浸出盐渍的工装记录着徐少堃的点点滴滴,红色身影的徐少堃与大山融为一体,远处的尖峰松涛,脚下的管道,好一副唯美图画……
女儿的视频响起:“爸爸,你脸上怎么有黑白印儿呀?”
“因为爸爸戴了帽子呀!”
每次回家,六岁的女儿都会用稚嫩的小手轻轻抚摸徐少堃粗糙的脸颊,一家三口三个地方,爱人在大竹分厂,六岁女儿在重庆爷爷奶奶照顾,而徐少堃又长年累月待在施工现场。自2020年6月开工以来,聚少离多,两点一线的生活工作徐少堃成为现状。
周康:敬职敬业,用汗水诠释责任担当
中等身材,皮肤黝黑的周康200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自参加工作以来现场管理、安全管控经验丰富,2020年6月来到铁山坡项目部。
周康一到施工现场就马不停蹄,每一个角落,每个细节,周康都了如指掌。项目上马初期,面对任务重、头绪多、人员少的挑战,他主动放弃双休日、节假日时间,发扬“白+黑”“5+2”工作作风,披星戴月是常态,通宵达旦也是家常便饭,无数个凌晨的灯光,无数次现场的身影,确保了工程有序推进。
K2+140~K2+220垭口是脱水站进站道路全线贯通的拦路虎。该垭口施工工作量大,最大开挖高度21米,开挖土石方量2.7万方,占整个道路土石方工作量的五分之一。且垭口上方有一条原地方道路,为20多户居民提供出行,垭口挖掉后改变老百姓出行路线,协调难度相当大,项目部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制定措施,解决施工期间和施工后老百姓出行问题,组织万源市地方指挥部、罗文镇政府,多次召开村民动员会议。此处作为道路全线贯通的关键工程,道路贯通后,脱水站的场平施工设备、材料才能顺利进入,为脱水站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今年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七)返岗,那天天空下着漫天大雪,平时半个月或者一个月才能回家一次的周康心中不舍。一边是责任,一边是牵挂。愧疚?自责?偶尔也会有的,但周康从来没有在工作上有丝毫松懈,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责任感投入到工作中,依然一如既往地选择坚守。
在聊到奉献这个话题时,“责任担当”四个字周康提得最多,在我们川东北气矿、铁山坡气田项目部,我做的工作很平凡,还做得很不够,总会多问问自己“我还能做些什么”。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多做一点、做的更多一点,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铁山坡项目部:群雁高飞头雁领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铁山坡高含硫气田的开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勘探工作,到2008年与雪佛龙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直至2019年转为自营开发,先后经历与中石化普光气田的合作谈判、开发方案的五次修改完善,最终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正式批复。
为此,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全矿员工上下一心,牢固树立一家人、一盘棋、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工作理念。人员组织抽调最强队伍,提前准备,苦练内功。从建章立制、方案策划到模拟演练、施工准备均做到稳中求进。他们深知当川南页岩气正如火如荼开发时,下一个增长点一定是铁山坡高含硫气田的勘探开发。
铁山坡下的探路者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全力打造高含硫气田安全、清洁、高效开发新标杆和新典范”为目标,实现开发建设安全规格最高、工业自控等级最高、智能化水平最高、技术经济水平最高,力争建设国际一流、行业领先的高含硫气田。
巍巍大巴山,烟雾缭绕……
当你走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身上那些粗犷、豪放、坚韧的词汇,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被这支阳光团队感动,被影响,被震撼……
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有了清洁天然气渊源不断的输送,为革命老区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向铁山坡下的探路者致敬!
向高含硫勘探人致敬!
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达州抢维修大队 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