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晨依:我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下)
第三篇是龙应台“人生三书”的第三本《目送》。
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雨儿
她看着我,微笑了。我这才注意到,她穿着黑衣白领,像一个中学的女生。
山路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寂寞
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死静,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
共老
南美洲有一种树,雨树,树冠巨大圆满如罩钟,从树冠一端到另一端有三十米之遥。阴天或夜间,细叶合拢,雨,直直自叶隙落下,所以叶冠虽巨大且密,树底的小草却茵茵然葱绿。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铁轨,倒像同一株雨树上的枝叶,虽然隔开三十米,但是同树同根,日开夜合,看同一场雨直直落地。与树雨共老,挺好的。
(如果
只有到了那个年纪,有一定的人生经历,你才会看到一个老人,想起曾经种种。
你会看天空,感叹今天太阳多么亮多么热烈奔放。
可是你忘了,你以前是从来不看太阳的。)
跌倒——寄K
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都在这里,等着你。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胭脂
她曾是个多么耽溺于美的女人啊。六十岁的她和三十岁的我,曾一起站在梳妆镜前,她说:“小晶,你要化妆。女人,就是要漂亮。”
散步
我把大字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为谁
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一本书,看完很快,停下来思考所带来的影响,却深得不见踪迹。)
括号里的是当时看书过程中自己写的。
龙应台的文字是很成熟的。没有什么刻意煽情的言语,很理性的告诉你她的看法,她的“理性”的感动,毫无缘由的有说服力。对家人的爱意是深深的,散布在字里行间的,无可探寻其源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