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涛:再登“门前山”
临近傍晚,几团白云拖着满背的金黄向东飞去。矿院大门外,那一抹含黛青山苍翠挺拔、隽秀飘逸。这座山峰本属象山分支山系,它的个头不大,没听说有仙客或是名人隐居于此,也没有名贵物种生长繁衍。它的名字无人知晓,姑且称呼他“门前山”吧。
我自小喜爱登山,与自己爱看《岳飞传》有关,“撼山易……”这句话在脑海里持续发酵了三十多年。这座山少说也被我“撼”过上百次。山中的蜿蜒小路总有荆棘遮蔽,至今回想起来,脸颊、手臂上的刮伤还在隐隐作痛。
今天的登山与往日不同。踏着新建成的登山通道往上走,舒展开来的是一条平坦规整、错落有致的砖铺路,两米多宽的路面,容得下三人并排行走。高差较大的台阶与缓缓上行的匝道犹如弓弦和弓背,条条道路都可以把你带上山去。路边一簇簇绿意盎然的花草树木热情肃立,枝头伴随着清风欢快摇曳。清新透彻的山气暗香盈袖、沁人心脾,引领攀登者步入妙境,你看那个小女孩跑得比大人还快;那带着狗儿的夫妇每天都要跑步登山锻练。
站在山顶之上,一股凉风吹拂起缭乱的发梢,太阳已慢慢开始变红。仰望蓝天白云,还有那一轮淡淡的圆月,不自觉伸平双臂,让身体、头脑和心胸膨胀开来接受天意地气。正北方,蘑菇状的矿院轮廓清晰闪亮,错落有致的矿山建筑一览无余,红瓦黄墙、绿树白花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幅优美画卷,令人心动不已。美丽矿山的生态文明在这里呈现。
返程途中,情不自禁地生出对修路之举的敬仰:相比名山胜景,这条路只有少量的资金投入,是公司发动职工自己动手改善矿区环境的有益尝试,看上去简陋,但它的建成却为职工晨练休闲,为邻近居民的安全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公司“人企合一”“和谐共建”的发展理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山无名,路也无名,其实他们都该有个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