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寨煤矿矿井煤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矿井煤尘检测:
1、悬浮煤尘的测定:采用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尘。
2、煤尘积聚检测:按照矿井通风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进行检测,只要出现积尘厚度超过2mm连续长度超过5m的要求必须及时清除。
二、矿井煤尘评估:
1、煤矿生产过程中随着煤被破碎,将会产生大量的煤尘,由于煤被破碎成细小的煤尘后,其表面积大大增大,系统的自由表面能也相应增加,从而提高了煤尘的化学活性,特别是提高了氧化发热的能力,悬浮在空气中的煤尘在一定的条件下,遇高温热源而发生剧烈氧化反应,并伴有高温和压力上升、对周围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即煤尘爆炸。
2、煤尘爆炸的条件是煤尘自身具有爆炸性、着火源、空气中氧气浓度三个条件,两矿煤尘经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试验鉴定为无爆炸性。井下任何生产场所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均达到所需的下限,三个条件中已有两个条件可能存在,也就是说如生产场所的浮游煤尘浓度达到爆炸下限以上,只要有遇着火源应会发生爆炸的可能。
3、煤尘爆炸后在其冲击波的冲击下,沉积的煤尘重新飞扬起来,只要煤尘浓度达到爆炸下限应会被爆炸火焰引爆造成联锁爆炸,其破坏性将更大。
三、防止煤尘爆炸及爆炸传播措施:
根据评估,我矿采取以下防止煤尘爆炸及爆炸传播的措施:
1、防止煤尘积聚:
1)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各运输机巷道的各转载点、装车点都必须设喷雾、洒水装置,并保证经常有水。
2)健全防尘机构配齐专职测尘工、洗(刷)尘工,严格测尘制度和喷雾洒水制度,做到定期测尘及时清洗粉尘。
3)炮采、炮掘工作必须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全部推广使用湿式钻眼。放炮前、后、放炮地点前后20米范围内都必须洒水灭尘。炮采工作面未使用水炮泥,掘进工作面没有灭尘装置不准进行生产。
4)对所有采面进行煤体动压注水,减少煤尘量。
5)按质量标准化要求各采区上、下山、采区进回风石门,及回采工作面上、下巷、掘进工作面等,全面安设净化水幕,逐步推广自动水幕的使用。
6)完善防尘管路系统,主要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回风石门、上、下山必须安设有防尘管道,并按规定每隔50m设置三通阀门,掘进工作面开口前必须先安设防尘水管并按区分片落实到人。确保管路安装合理,完好齐全。
7)凡有采后掘的工作面,采、掘放炮必须分开,禁止采、掘在同一时间内放炮。
2、杜绝着火源:
1)严格执行机电设备检修制度,杜绝电器设备失爆;
2)井下放炮必须使用水炮泥,所有雷管脚线、连接线及放炮母线的接头都必须使用绝缘胶布包好,杜绝爆燃现象;
4)使用阻燃性皮带、风筒、电缆;尽量选用非着火性轻合金材料避免摩擦火花。
3、隔爆措施:在每个掘进头、每个采面、每条石门及 每条运输或通风大巷内均按规范安设隔爆水槽并按量加足水,定期对隔爆水槽的水进行更换。
四、监控措施
1、对全矿综合防尘系统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采取强制措施督促整改,未整改达到要求不得生产。
2、采取奖罚机制,制定隐患责任追究制度、质量标准化检查办法及考核制度,以些强制各单位一把手亲自过问,保证综合防尘措施都得以落实。
3、定期检测各生产场所的煤尘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1、迅速组织撤退灾区和威胁区域人员。
2、立即截断灾区电源。
3、矿山救护队员要迅速接近遇难人员,全力以赴积极抢救。在抢救人员的同时,救护队员必须掌握现场情况,并及进向指挥部汇报:
①查明事故地点、巷道破坏程度。
②查明局扇、通风装置、电气设备、水管、压风管路被坏情部。
③采取空气试样,分析有毒有害气体的成份和浓度。
④弄清爆炸生成物流动方向及其影响范围。
4、在抢救遇难人员的同时,如果确认爆炸没有引起火灾,必须对巷道进行通风,尽量增加送入爆炸区的风量,如果爆炸生成的有害气体可能危及其它人员的安全时,应采取有效办法,尽快将有害气体引入回风巷,恢复盲巷通风必须有排放措施。
5、在采掘工作面发生瓦斯或煤尘爆炸,如果引起残火源时(衣服和煤尘的阴燃等),必须在加强通风的条件下,扑灭全部火源,以免发生连续爆炸。
6、遇到爆炸发生在井义场、主要大巷中,应首先迅速采取局部反风措施或调整通风系统,避免灾区范围扩大。
7、要迅速恢复被 破坏的通风构筑物,确保矿井通风。
六、煤尘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矿井概况(同上)
(二)应急救援系统组成
“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的原则,但事故总是难以杜绝的。为了避免和减少事故的损失,应付紧急情况,矿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井下发生煤尘事故时,事故预案的实施由应急救援系统来执行完成。
应急救援系统分为指挥部和矿山救护队及专业队三大部分。
指挥部的组成:
指挥部总指挥:矿长
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
指挥部成员:安全副矿长、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救护队队长;矿生产科长、机电科长、供应科长、安检科科长以及各采掘队长。
指挥部在矿安全生产调度设立24小时值班室。
1、矿山救护队:进行人员抢救,防止事故扩大,降低事故损失。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工作,应有完善的意志力和严密的组织。要求队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健壮的体质、熟练的战斗技术、自我牺牲的精神。救护队要坚持“加强战备、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原则。
2、专业队组成:
专业队:一旦有事故发生,经组织火速赶往事故现场,在现场具体实施应急救援计划。按其任务可划分为:
(1)通讯队:紧急情况下的通讯联络应能够沟通救援组织内部、救援组织与上级领导和兄弟单位之间的信息联系。这种联系包括广播和通讯联系的通畅。通过广播指导人员的疏散。同时考虑当通讯系统被破坏时,利用其他方式进行联络的可能性。
(2)治安队:维护矿区治安,按事故的发展态势有计划的疏散人员,控制事故区域边界人员车辆的进出。确保安全通道与安全出口畅通无阻。负责隔离灾区、保护现场、维持秩序、疏导交通等工作。
(3)医疗救护队:寻找、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先抢救后转运的原则。
(4)运输队:负责急救行动中人员、器材的运输。
(5)物资供应站:为救援行动提供物质保证。包括应急抢救器材、救援防护器材等。在平时担任救援器材的选型、管理、储备和保养等工作。救灾物资的地点应有明显的标志。
(三)重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1、报警和通讯:
(1)发现或得知事故现象的职工应立即向矿调度报警。
(2)矿调度在接到报警后按照预案通知应急救援指挥产,并通知各专业队各司其责,火速赶赴现场。
(3)指挥部成员根据事故类别迅速向公司主管部门、公安、监察、劳动等上级领导机关报告。
(4)报警和通讯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①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相关设施;
② 事故类型:煤尘;
③ 必要的补充:联系人姓名和电话等。
2、现场抢险:
发生煤尘事故各专业队的任务有:
(1)救护队抢救遇险人员,对充满爆炸烟气的巷道恢复通风,抢救人员时清理堵塞物,扑灭因爆炸而产生的火灾。
(2)医疗队到井口营救、保护、转移事故中受伤人员。
(3)治安队迅速到各个井口设置警戒,防止其他人员进入井下,维持矿区治安,疏通运输路线。
(4)安全、技术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分析,查明事故原因。
(5)密切注视事故发展和蔓延情况,如继续扩大,立即向公司救护大队请求支援。
3、应急方案:
发生煤尘爆炸事故时:
1)首先确定事故发生位置,通过监测察看事故点邻近区域瓦斯及通风情况,若事故风流逆转则必须立即启动全矿的反风系统实行压入式通风。
2)在现场受伤人员较多,受伤者病情不能完全确诊的情况下,应该在总指挥部的统一协调下,尽量多安排运输队和医疗救护队人员进入现场,同时在现场积极开展现场自救。当现场发现有死亡事故时,应做到以下几点:(1)死亡事故发生时应立即向公司劳动、安全监察、公安、工会等部门进行汇报。如有必要,建议治安队采取必要行动控制现场秩序。(2)在知道有人失踪,其他人与他联系不到时应进行搜救。(3)当死亡人数不能确定时,由治安队在现场负责清点人数。没有到达集合区人员的名单应及时上报给急救援指挥部。
3)一旦事故情况得到控制,应急救援指挥部可降低事故级别,指示重新进入和恢复行动。
(四)条件保障:
1、器材:井下煤尘事故应急救援中的器材准备由供应科具体进行采购,应以满足救援中的现场实际需要为标准。救援器材平时的保管、存储和保养由供应科具体负责,救护队协助并做保养中的技术指导工作。
救援器材包括:(1)通讯器材。(2)救援防护器材,包括救援人员的头盔,救援人员专用服装、氧气呼吸器等。(3)救援器材,指救援现场应用到的必要一些器材和设备。
2、经费:
救援经费应由平时救援训练金费和救援行动经费组成。在制定资金使用计划时必须确保应急救援经费的来源、额度。
3、人员:
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救援队成员应按照专业分工,本着专业对口、便于领导、便于集结和开展救援的原则进行组织。领导机构人员应有一定权威并熟悉本企业系统情况,有一定灾害治理经验,以确保迅速、正确做出判断和决策。
应急救援指挥部值班人员负责救灾情况的联络及指令的传达,保证领导机构同各小组之间,本企业与上级和兄弟单位之间信息的及时准确沟通,完成调度、汇报、通告、求援工作。
专业救灾队伍是处理紧急事故的快速反应突击队,负责事故中心地带的抢救和灭灾工作,应有完善的装备和严密的组织。
根据紧急事故组成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特点,应急计划中应对其人选作出具体安排。
4、建立相关制度:
1)值班制度: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实行24小时值班。
2)检查制度:结合生产情况,定期和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检查活动。定期检查应急救援工作情况。
3)例会制度:每周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主题例会。由指挥部成员和救援队负责人参加,汇报上阶段的安全生产和救援工作情况,布置下一阶段的安全和救援工作。
4)总结评比制度:在每月、季度、年开展救援评比工作。在评比工作中注意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在每次应急救援工作完成后,进行工作经验总结。
(五)培训和演练:
1、培训:
根据接受培训人员的不同,选择不同重点,确定培训内容,制定计划。培训内容的确定可参照以下内容:
1)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内容:
(1)鉴别异常情况并及时上报的能力与意识;
(2)对待各种事故如何处理;
(3)自救与互相救护的能力。
2)对各种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培训:
(1)各种器材、工具的技能与知识;
(2)任务的目的和如何完成任务;
(3)与上下级联系的方法和各种信号的含义。
3)对群众的培训:
(1)具有哪些危险隐患;
(2)各种信号的含义;
(3)防护用具的使用和自制简单防护用具;
(4)紧急状态下如何行动。
2、训练和演习: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训练成果汇报演习。平时注意严格组织管理、加强业务训练。深入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熟悉情况;在训练中检查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
(六)预案的评估和修改:
1、为了能把新技术和新方法运用到应急救援中去,对不断变化的具体情况保持一致,应急救援预案必须不断进行修改,至少每三年重新编写一次。
2、对危险源和新增装置、人员变化进行定期检查,对预案及时更新。
3、在实践和演习中提高指挥水平,使预案进一步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