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红旗井8012综采面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报告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12-09-01 08:47 来源:煤矿安全网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3

  一、编制说明 3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3

  第二章 工作面概况 3

  一、工作面概况 3

  二、工作面位置及回采界限 4

  三、同邻近采区与地面关系 4

  四、工作面特征及储量 4

  五、煤层情况 5

  六、顶底板岩性及其稳定性 5

  七、构造情况 5

  八、水文情况 5

  九、瓦斯、煤层自燃情况 5

  十、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5

  第三章 区域防突措施 6

  第四章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8

  一、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8

  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钻孔布置情况 9

  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果 10

  第四章 意见和建议 11

  第一章 概述

  一、编制说明

  8012综采面工作面位于+1390-+1450水平井田中部西翼,东起+1390中区皮带运输石门,西部止于井田边界D3断层保护煤柱,运输水平+1390m,回风水平+1450m。

  该工作面斜外段上方为7014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8011工作面目前已回采结束。与该工作面相对应的地表为起伏状山体。无季节性水源、无建筑物,距地表垂直距离为450m~560m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是《防突规定》的基本指导思想;“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是必须树立的信念和意识;“多措并举、可保必保、应抽尽抽、效果达标”是区域防突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编制设计的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19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29号《煤矿安全规定》(2011年版);

  3.《煤矿井工开采通风技术条件》(AQ1028—2006);

  4.《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AQ1026—2006);

  5.《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6.《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压力的直接测定方法》(AQ/T1047—2007);

  7.《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AQ1066—2008);

  8.《预抽回采工作面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效果检验方法》(MT/T 1037-2007);

  9.《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2006);

  10.《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

  11.《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6);

  12、《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

  13.矿井相关资料。

  第二章 工作面概况

  一、工作面概况

  该工作面位于1390水平井田中部东翼,西起1390中区皮带运输石门石门,东部止于D1断层保护煤柱,运输水平:+1390m,回风水平:+1450m。

  二、工作面位置及回采界限

  由于该工作面煤层为井田最顶部煤层,8012工作面斜外段上方为7014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8012工作面目前未进行开采。与该工作面相对应的地表为起伏状山体,无季节性水源,无建筑物,距地表垂直距离约为450~560米。

  三、同邻近采区与地面关系

  该工作面位于1390水平井田中部东翼,西起1390中区皮带运输石门石门,东部止于D1断层保护煤柱,运输水平:+1390m,回风水平:+1450m。由于该工作面煤层为井田最顶部煤层,8012工作面斜外段上方为7014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8012工作面目前未进行开采。与该工作面相对应的地表为起伏状山体,无季节性水源,无建筑物,距地表垂直距离约为450~560米。

  四、工作面特征及储量

五、煤层情况
   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断口不平整,光泽暗淡条痕为浅褐黑色,结构致密坚硬,比重较大。其物理化学性质为黑色暗淡型光泽,夹亮煤条带,硬度中等。
六、顶底板岩性及其稳定性
   C605煤层顶板为兰灰色生物碎屑灰岩或泥灰岩;底板为灰白色砂质泥岩,厚约0.4m,之下为灰褐色细砂岩泥质胶结,厚约0.4m。C605 煤层赋存稳定
七、构造情况
   该工作面构造较为较多,落差在2米以上的断层有3条,落差在1米以下的断层有2条,这些断层造成煤层起伏、尖灭、变薄、分叉的现象。其具体情况有待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逐步进行查清。
八、水文情况
   水文地质相对复杂,由于该工作面煤层为井田最顶部煤层,受地质条件及断层的影响,该工作面局部地段有滴水、淋水现象。
九、瓦斯、煤层自燃情况
   根据资料分析8012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最大瓦斯涌出量约为4.885m³/min。C605煤层较干燥,煤尘大,瓦斯涌出量较高,自燃发火期约为6—12个月。
十、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该煤层顶板易破碎,工作面的初次放顶期间应加强煤层顶板支护及瓦斯管理工作。
   2、工作面内断层较多,受断层影响顶板破坏严重,在回采过程中加强顶板支护及过断层的顶板管理。
    3、受斜上方工作面积水的影响,必须加强工作面防治水管理。
   4、受上部采空区的影响集中压力较大,在回采期间必须加强工作面的支护工作。
           第三章 区域防突措施
   区域防突措施是指在突出煤层进行采掘前,对突出煤层较大范围采取的防突措施。区域防突措施包括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两类。
   8012综采面工作面区域防突措施为开采保护层,下伏7#已开采
   1、保护层开采范围
   8012综采面工作面布置于1#煤层,其下覆7#煤层的8074工作面为保护层开采工作面。8074工作面已回采结束, 7#煤层与1#煤层的平均层间距为31.5m,均符合《防止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保护层开采的要求,7#煤层、工作面作为保护层开采,对1#煤层均有保护作用。
   2、保护层对被保护层的保护范围
       ①沿倾斜方向的保护范围

   根据 (公式1)、(公式2),按表一取值,得:
   R= 31.5/cos(90°-70)×sin(70+26-90) =3.5m
r=31.5×sin(90°-(88°-26°)=14.8m
   8074工作面作为8012工作面的下保护层开采时,其解放范围为:8012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由下平巷向保护层采空区方向内错3.5m,8012工作面沿倾斜方向由上平巷向保护层采空区方向缩小14.8m (详见《8012采面保护层开采平、剖面图》)。
   ②沿走向的保护范围
   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保护层对被保护层走向保护边界位置按卸压角56°~60°划定。8074工作面与8012工作面的层间距为31.5m,则8074工作面作为8012工作面的下保护层开采时,其对8012工作面沿走向的保护范围为:
   
   
    R=H×tan(90°-δ5) (公式3)
   根据 (公式3),计算结果如下:
            R=31.5×tan(90°-56°)=21.25m
   即8074工作面作为8012工作面的下保护层开采时,其保护范围为:8074工作面采空区范围沿走向由切眼及停采线方向往里缩小21.25m(详见《8012保护层开采平、剖面图》)。
第四章 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一、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方法
   开采保护层的效果检验主要采用残余瓦斯压力、残余瓦斯含量、顶底板位移量的方法进行效果检验。
   8012综采面工作面采用实测残余瓦斯含量进行效果检验。
   根据煤层瓦斯压力或瓦斯含量进行区域预测的临界值

二、区域防突措施效果钻孔布置情况
   测定煤层瓦斯含量参数的测试点在不同地质单元内根据其范围、地质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和条件分别布置;在本工作面内沿煤层走向布置测试点为15个,沿倾向布置1个测试点,测试点均位于运输巷或回风巷瓦斯卸压条带外30米的回采区域内。
   8012综采工作面区域性预测钻孔布置
   共计布置区域预测钻孔15个,全部位于回采范围内。
钻孔编号(#)    方位(°)    倾角(°)    孔深(m)
   1    205    25    36
   2    205    25    36
   3    205    25    36
   4    205    25    36
   5    205    25    36
   6    205    25    36
   7    205    25    36
   8    295    -1    36
   9    23    -25    36
   10    23    -25    36
   11    23    -25    36
   12    23    -25    36
   13    23    -25    36
   14    23    -25    36
   15    23    -25    36
   
三、区域防突措施效果检验结果
   8012综采面工作面区域预抽煤层瓦斯措施效果检验采用残余瓦斯含量指标进行。
   根据实测的最大残余瓦斯含量进行判断。若检验结果仍为突出危险区,则预抽煤层瓦斯抽放钻孔无效。必须进行补充预抽煤层瓦斯区域防突措施。
   对进行检验时,应当根据经试验考察(应符合《防突规定》第四十二条要求的程序)确定的临界值进行评判。在确定前可以按照《防突规定》的指标进行评判:残余瓦斯含量小于8m3/t的预抽区域为无突出危险区,否则,即为突出危险区,区域措施效果无效;所有实测的指标值均小于《防突规定》的临界值为无突出危险区。
   8011采面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结果
   钻孔编号(#)    煤样编号    瓦斯含量m3/t
   1    8012备采面-01     3.0267
   2    8012备采面-02     3.1294
   3    8012备采面-03     2.9579
   4    8012备采面-04     3.3258
   5    8012备采面-05     2.8657
   6    8012备采面-06     3.1232
   7    8012备采面-07     3.4597
   8    8012备采面-08     3.5634
   9    8012备采面-09     3.2526
   10    8012备采面-10      2.9859
   2
   11    8012备采面-11      2.7594
   2
   12    8012备采面-12      3.0231
   13    8012备采面-13      2.9985
     2
   14    8012备采面-14      3.1253
     2
   15    8012备采面-15      2.9567
   
   最大瓦斯含量为3.5634 m3/t。
   因此,本次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得出:8012备采面回采区域为无突出危险性。
            第四章 意见和建议
   1、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用钻屑指标法进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
   2、在工作面预测有突出危险性时,必须采取局部综合防突措施;
   3、当工作面预测为无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可进行回采作业。
   附件:
   1、1#—15#瓦斯含量测定记录表;
   2、红旗井8012采面区域效果检验设计平面图
   3、红旗井8012采面区域效果检验竣工图
   4、红旗井8012采面保护层开采平、剖面图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