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钢铁汉——孙善强
矿山钢铁汉——孙善强
2006年,年仅29岁的孙善强接任古城矿采煤一工区“一把手”职务。也许是必须经历“大任”的磨练,接连“遭遇”了超乎想象的“困境”。——2106工作面断层最大落差达到13米,1113工作面底板凹凸不平,2108工作面战线长、环节多、设备老化严重、地质构造复杂、矿压显现突出,并且还有断层“作梗”,等等。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难倒这一位求实、务实、扎实、朴实的“沂蒙汉子”,他正是以他那坚忍不拔的韧劲、勇往直前的冲劲,不仅迅速扭转了短暂的被动局面,还使采煤一工区成为了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的一面不倒的旗帜。先后荣获临沂市科技创新能手、山东省优秀班组长、首届“全国煤炭工业百名优秀青年矿工”等称号,他所带领的队伍也先后被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国资委团委、共青团中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予“金牌班组”、“青年文明号”和“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荣誉称号。
坚持精细化生产。在孙善强的嘴边经常挂着这么一句话:“我们走过去就是标准!”初采2106工作面,随着断层的逐渐揭露,难关接踵而至。特别是进入了3DF19大断层带,满眼坚硬的岩石让职工沉不下心来,思想情绪波动很大。然而,孙善强并没有因而放松对质量标准化的高要求,他坚信,只要以身作则,把干部职工拧成一股绳,就没有什么克服不了困难。孙善强总是盯靠在生产现场,走到、看到、说到,眼勤、手勤、腿勤、嘴勤、脑勤,做到有违章不制止不走、隐患不排除不走、有疑点查不清不走、责任不落实不走、安全条件创造不好不走,使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得了、处理得了、解决得了,从而,以身体力行创造了磁石般的凝聚效应,以团结协作激发了工友们的攻坚破难热情。
随着断层的发育,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面上的岩体断面,需要尽可能地把工作面漂上去,然而,这样以后,工作面两端头上下出口的高度就要降低,挑顶施工不仅难度较大,还存在着不可预测的风险。于是,孙善强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大胆决策,对上下两端头挑顶施工实施安全质量包保责任制,明确分工,盯靠在现场,运用高效的制度执行力有效解决了措施落实不到位问题,堵塞了安全质量管理上的漏洞。
“2106工作面断层过去了,条件变好了,我们孙区长他整个人也瘦了一圈。”采煤一工区职工庄肃敏说。
围绕创建本质安全型区队目标,孙善强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促进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文明生产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他要求从细微处着手,在高标准上落实,严格按照工序组织施工,上道工序完不成,下到工序不进行。坚持标准误差向毫米靠拢,管线吊挂必须做到间距一致、垂度一致;无论何种生产条件,超前支护的柱子也必须打成一条直线;每个班组必须随时清扫架间浮煤以及巷道内落煤,保持工作面、两顺槽的清洁。始终“三直一平两畅通”的动态达标保持水平,不仅让2108工作面成为了古城矿的“样板面”,形成了创建质量标准化的又一个闪光点,而且采煤一工区班子未乱、人心未散、产量未减,经受住了“特殊”情况的考验。
强调学习型创新。接手1113工作面,由于断层影响,底板凹凸不平,造成前部运输机弯曲,严重漂链;支架支护变成伞状,顶板漏煤严重,无形中使工作量加大了。而该工作面使用的ZF2400型支架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支架抗立柱、分架、咬架、歪架等问题,初次使用,很不适应。面对诸多困难,孙善强迅速调整了工作重心,把工作重心向加强技术培训转移,采取走出去,学过来;集中培训和自我充电;理论联系实践的岗位技术大练兵、大比武等多种措施,锤炼高素质职工队伍,用知识改变形象,用技术突破难关,用信心促进团结。
进采2108百万吨综采工作面后,采煤一工区就面临着工作面战线长、环节多、设备老化、地质构造复杂、矿压显现突出等诸多困难。结合-850水平深部开采的现场实际,孙善强提出了技术、管理和机制的三个创新要求,对工作面回采工艺进行了改革,把工作面两端头长梁支护改为双楔顶梁支护,减少了工作面两端头维护工作量,进一步提高了劳动效率;把后溜子和支架间的连接环加长,采用工作面一刀一放的多轮顺序放顶煤方式,使工作面煤炭回收率提高了8.5%,年增效益达60万元。尤其是在过断层期间,孙善强紧盯现场,甚至与职工一道穿楔挂网、打眼放炮,控制顶板,提高进度,以榜样的力量让职工铆足了劲,通过苦干加巧干,创出了矿井单面月产原煤12万吨、单面日产原煤4600吨的历史新纪录。
2007年底,2201工作面因断层倾角大,底盘涌水,顺槽出现超过10°的拐弯。为了确保“转采”成功,他一心扑在现场,仔细记录、分析各种数据,琢磨出来了下端头加刀调面工艺,每推进一刀,下头加刀一次,配合支架调整,成功完成综采面10°拐弯。
为解决在放顶煤过程中因煤体坚硬出现残留煤现象,他除自费购买有关专业书籍,寻求解决方案外,还积极放宽视野,参考大同矿区两硬煤层的放煤工艺,创造性地提出了弱化煤体放煤新工艺,既提高了回采率,又预防了冲击压力的产生,取得了显著效果。
注重人性化管理。针对青工多、整体安全生产素质水平偏低情况,孙善强把通过多方面引导教育,全方位促进提高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倡新风、树正气、讲奉献;实行民主管理,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上,孙善强不断加强对青年职工的直面教育,结对帮教,延伸递进,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安全生产技能水平,并大胆任用有为青年职工,搭建发展平台,把他们提拔到重要岗位,重点培养,紧密团结,不仅打造出了一支特别有战斗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也用真心实意锤炼出了一个特别有号召力的“红旗支部”。
工作、生产上严格要求,学习、生活中悉心照顾。当上了“领头羊”的孙善强对干部职工的思想情绪、家庭状况了如指掌。谁家有难事,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哪个职工有情绪,他总能抽出空来走访谈心。为了能够把“手下人”都培养成为个顶个的“多面手”,孙善强除了不断提高自我学识、能力、修养,将所学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以外,还积极鼓励“一专多能”、“一岗多证”。在采煤一工区,他以打造“一班一品牌”创新工程为契机,发动职工制订“跨岗位学习计划”,牵头成立“青工学习小组”,开辟“读书角”,分批次组织生产骨干与后进人员进行“一对一”现场结对练兵。
在采煤一工区,凡是被问到的干部职工,听到的只有一个声音:“孙善强,他就是我们的‘贴心人’,古城矿的‘钢铁汉’”。
------------------
姓名:丁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