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的第二故乡——攀枝花
芒果,这让我想起了1974年,父亲从四川威远煤矿调转到“大三线”——攀煤集团公司(原渡口市指挥部)工作,在回家探亲时,带回来两个塑料芒果,并给全家人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1968年,一位外宾将热带水果之王——芒果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又将芒果转送给了首都工宣队,以示对全国工人阶级的关怀。但因绝大多数人民压根就不知道芒果是什么样!为了满足人民大众的强烈愿望,某厂研制出了仿真芒果,一时间,仿真芒果成为商店里的抢手货,拥有仿真芒果也成了一种荣耀。
带着对毛主席的无比崇敬,带着对三线建设地的向往,带着对芒果的好奇,1975年,我们全家迁居到了攀枝花。虽说距离三线建设者们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已过了整整11年,但当时矿区的恶劣环境条件还是我始料未及的:喝的是金沙江直接抽上来的泥浆水,要靠白矾澄清后才能用;住的是席棚牛毛毡房,风沙季节,一觉醒来,被子上一层沙,雨季四处漏;吃的是陈年杂粮。至于芒果,那也只是心中的一个“梦”而已。真难以想象!这11年来,攀枝花建设者们又是在怎样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创业、生活的。
第一次见到芒果,是在1987年,一天,我在同学家玩,同学拿出一个像猪腰似的东西,很神秘的告诉我,这是她爸出差带回来的芒果。也不知是不是路途遥远,还是因“捂”的时间过久,芒果皱巴巴的,青黄中带着点点褐斑,跟我想像中的金灿灿的芒果判若两样,还散发出一阵难闻的味道。难道这就是当年外宾送给毛主席的芒果?
到了90年代末,攀枝花市场上偶尔会有芒果卖,但基于第一次对芒果的印象,我始终不敢问津。直到有一天,老公买回几个芒果,告诉我这是攀枝花产的“攀西红”,口感不错,在老公的一再推介下,看着芒果诱人的颜色,闻着香中带甜的味道,便鼓起勇气尝了一口,还真的是又香又甜!这才是我心目中向往已久的芒果!
近几年,攀枝花已把四季常青的芒果树作为行道树栽种,攀枝花芒果也由以前单一的品种发展到了现在的凯特、海顿、吉禄、攀西红等众多的优良品种,并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攀枝花特色水果中的一员。也不知毛主席他老人家是否会想到,当年他亲自批示建设的“大三线”这片“不毛之地”,会变成芒果的第二故乡!
我想,如果毛主席他老人家还活着,一定会豪情满怀地为攀枝花芒果,为攀枝花人,写下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