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偎 感动 影响
作者:辽宁铁煤集团小康矿:高强
2010-03-21 09:24
来源:www.alkalizemylife.com
和谐,既为融洽,调和。和谐家庭则是平凡、幸福、美满。外人看来令人羡慕,家人心灵倍受感动。
辽宁省铁法煤业集团公司小康矿放炮队员工高士贵家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幸福,让人羡慕的四口之家。虽然家境不算富有,但是生活中无处不充满温馨,无处不充满欢乐。高士贵与妻子曹立云共同悉心操持着温馨的家。他们相濡以沫,夫妻恩爱,孝敬老人,教育儿女,用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着爱的真谛。如今,大女儿高艳玲大学毕业已参加工作,儿子高峰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高士贵也不甘示弱,是集团公司2009年技术比武的工种状元。而这所有的一切,对于妻子曹立云来说,无非是最幸福的事情,是她一生的荣耀,犹如春雨,润物无声。2009年,高士贵家被集团公司评为“和谐家庭”称号。
幸福的高士贵一家正是沐浴在和谐矿区的大环境中,才让这个家庭到处都充满了和谐的因素,令人羡慕。每名家庭成员间更是互相依偎着、感动着、影响着。
第一篇 丈夫高士贵
真诚,勤劳,敬业,是个工种状元
小康矿放炮队队长王祥是这样评价高士贵的:“参加这么多年工作,高士贵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工人。”像大多数煤矿工人一样,高士贵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消瘦地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微笑,张显着煤矿工人的朴实与憨厚。高士贵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矿工。
今年50岁的高士贵自从19岁招工到铁法矿务局大明二矿以来,一直奋战在井下生产一线。刚一上班那会儿,高士贵就和师傅一起背火药,两年后正式成为了一名放炮员。从此,他和爆破结上了不解之缘,如今,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三十年的成长与锻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在井下装药、放炮,还是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高士贵从来没有出现过闪失。老高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放炮员责任重大,出了事儿就是大事故,不能有丝毫马虎。”由于高士贵的勤奋和认真,让他成长地很快。从刚开始的门外汗,成为了放炮员队伍中的高级技工,是名副其实的行家里手。他曾多次参加集团公司技术比武,并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在2009年集团公司第二届技术比武中,一举夺得放炮员工种状元称号,圆了他多年的梦想。成绩无上光荣,而成绩背后,一直支撑着高士贵努力前行的,则是他拥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和许多耐人寻味的感动故事。
高士贵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兄妹五人中,他排行老大,自幼贫苦的生活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坚毅不屈的性格。十几岁,他就开始帮助父母照顾这个家。弟弟、妹妹们慢慢长大了,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贫困的家境已不堪重负,再也负担不起这么多孩子的学费。在高中只差三个月就要毕业的时候,高士贵毅然放弃了高考,到矿上报名参加了工作,挣钱贴补家用,供弟弟、妹妹们上学。
虽然,高士贵心中的大学梦破灭了,但是老高始终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婚后,育有一双儿女,大女儿叫高艳玲,儿子叫高峰。孩子上学后,高士贵就把辅导孩子功课当作是最快乐的事情,天天跟孩子一起学习。儿子高峰读高三下半年眼看就要高考时,老高知道孩子很辛苦,学习非常劳累。为了鼓励孩子钻心读书,高士贵和高峰打了个赌,并承诺到:咱爷俩在学习上来个比赛,你参加全国的统一高考,爸爸参加明年集团公司举办的技术大比武,看看咱们谁更“牛”,谁能拿个状元,光宗耀祖。
就这样,在高士贵夫妻的鼓励和悉心照料下,高峰努力地学习着。高考成绩下来后,高峰没有让父母失望,以603分的成绩,考取了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器工程专业。
在儿子备考阶段,高士贵也没有食言,从单位培训中心借来了很多放炮员的专业书籍,每天和儿子一起学习到深夜,并认认真真地做了不少学习笔记。天气热时,高士贵就在租住房子外面的树阴下独自看书。邻居们看到后,开玩笑地说:老高,怎么,你儿子要高考,你却这么用功,难道你也要高考吗?看到邻居们不解地问,高士贵总是笑着说:和儿子一起学习,一是要给儿子些鼓励,另外我还真想在工作岗位上也参加一次“高考”,也圆我一次高考梦。后来,虽然高峰已经考上了大学,但高士贵却从来没有忘记和儿子许下的诺言,依然努力地学习着。高士贵随身带着个老花镜,只要一有时间,就是看书。无论是在通勤车上,还是在家里的窗台边,都能看到老高拿着书本学习的身影。
高士贵不仅对家庭负责,而且是个工作认真,善于思考的人,对业务有着不服输的那股子钻劲。就在儿子高考第二年的7月,集团公司第二届技术比武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士贵“高考”的日子终于到了。笔试他认认真真,实际操作他不慌不忙……。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25日成绩公布时,高士贵一举夺得了本届技术比武放炮员工种状元。欣喜若狂的他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回到家里时,还不忘和妻子来把浪漫,卖个关子。高士贵告诉妻子自己只拿到个第6名,成绩没有之前预想的那么好。老高看到妻子为自己的“第6名”乐的已经是闭不上嘴时,悄悄的从衣兜里拿出来一张《铁煤集团报》,找到印有放炮员技术比武成绩的位置让妻子看。当曹立云看到“第一名:高士贵”时,高兴的叫了起来,抱住高士贵激动地说:“老高,你真行!你没有让儿子失望,没有让我失望。你也参加了一次“高考”,而且夺魁了,终于圆了年轻时的那个梦想。”妻子曹立云最了解丈夫,知道高士贵由于小时候家境贫寒,眼看着就差三个月高考时却中途辍学。尽管在那个年代,高中毕业已经让人刮目相看了,但是她知道,老高心里一直都有个遗憾,那就是没能参加一次高考,来证明自己的努力。喜出往外的曹立云拿起电话,分别告诉了在沈阳和大连读大学的女儿高艳玲和儿子高峰,让他们第一时间分享父母的喜悦。当高峰接到母亲电话时,已经猜到半成了,因为他和爸爸“有言在先”,知道这几天成绩就要揭晓,所以非常关切,经常往家里打电话。没等妈妈开口,高峰就迫不及待地问妈妈:“是不是老爸的成绩下来了,考的怎么样啊!”当得知爸爸拿了个工种状元时,高峰简直快要“疯”掉了,急忙告诉妈妈快让爸爸接电话。老高接过电话后,高峰喊到:“老爸,您才是真正的高考状元,是咱家最大的荣耀,您真是宝刀不老,光宗耀祖啊!而此时,不善言表的高士贵又说出一句让全家人为之感动的一句话。高士贵说:“这几年,集团公司非常重视技能型工人的培养,所以,这次给我们工种状元的奖励非常丰厚。每个月集团公司奖励600元,矿里也同等奖励600元,而且奖励期限为两年。所以爸爸决定用这笔钱先给你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是,你要答应爸爸,只能用电脑来帮助你的学习和工作,决不能去打游戏,去玩,耽误学业。”高士贵的话音刚落,电话两旁都无语了,隐约可以听到高峰的抽涕声。高峰除了为爸爸取得好成绩高兴外,还有就是被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而感动。
其实,高士贵给孩子买电脑的原因,并不是像一般的家长那样,作为给孩子考上大学的奖励。他心里知道给孩子买电脑是有正用途的。高峰考上大学后,由于成绩和个人表现突出,一开学就担任学系的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学校学生会的科技部长,平日里需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制作课件,撰写文稿。因为家里要供养姐弟俩读大学,条件有限,高士贵一直没能满足孩子。所以,高峰总是到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去跟管理员借用电脑,非常不方便。当听到爸爸要给自己买台笔记本电脑时,高峰感动地说:爸爸,您放心吧!我不会辜负父母对我的期望,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您和妈妈。等我毕业时,我也要回到铁煤集团,回报家乡,贡献力量。
第二篇 妻子曹立云
朴实,节俭,孝顺,是个持家好后勤
1984年经人介绍,高士贵与大他一岁的曹立云结为夫妻。每每提起妻子,高士贵总是很骄傲,同时又很内疚。夫妻间有点小矛盾,快言快语的曹立云总是让着他,经常把正在气头上的丈夫逗笑,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自然就在曹立云的宽容与大度中烟消云散了。为了让高士贵安心工作,她把家里所有的活儿全都包下来,什么活儿都不让老高干,就连买米、买面的体力活儿都不用他伸一把手。丈夫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埋怨妻子说:“今后体力活儿留给我干。”曹立云也总是笑着回答:“放炮员工作虽然不是很累,但是责任重大,一定要休息好,工作不能分心,你就好好上班吧!咱都是农村孩子,什么苦没吃过,这些活不算啥。等我老了,干不动了,你再帮我。”就这样,他们相互关爱与支持,让爱情更无间,温暖,让家庭更美满,感动。
曹立云兄妹八人,高士贵兄妹五人,双方兄弟姐妹都很多,无论谁家有什么难事,都征求他们夫妻俩的意见,他们也都全力帮助解决。高士贵几个弟弟、妹妹都知道这个大哥为了他们,从小吃了不少苦,更是放弃了学业。所以,都很感激大哥,更是尊重兄嫂。他们知道大哥一个人上班,要供养两个大学生,很吃力,都想帮帮他们。大家想每人拿点钱为大哥大嫂在调兵山买户房子。可曹立云却婉言谢绝了,说:“我们在小康住宅生活的很好,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心里却是富裕的,充实的,生活的也很开心。只要你们过的好,我和你大哥都替你们高兴。”
住在小康矿东关屯住宅的高士贵家,虽然简陋,但是布置有序,干净整洁。墙上挂满了老高和孩子们获得的奖牌和荣誉证书。曹立云经常把这些荣誉拿出来翻看,擦得亮堂堂的。虽然每天重复地擦拭,但她从未感到无聊,因为她把这些荣誉当作是自己的心爱之物,是最珍贵的,是可以传家的“宝贝”。虽然高士贵夫妻俩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朴实无华的家却处处充满着快乐的笑声。曹立云自豪地说,最幸福的时刻是全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最温馨的回忆是想起女儿和儿子拿着高考成绩单向爸爸汇报;最甜美的事情是看着家人狼吞虎咽吃着她做的清淡却被家人称做美味的炖菜;最喜欢做的事是挽着丈夫胳膊到街上散步。
高士贵的父亲1958年来到荒无人烟的铁法,目睹了这块土地的变化,是铁法矿区从开发建设到繁荣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如今,他老人家已经是76高龄。曹立云作为大儿媳,她懂得在孝敬老人方面,应该给弟弟妹妹们做个表率。她经常到父母那,给老人洗衣,做饭,用省吃俭用的钱给老人买生活用品,从来没有心疼过。和弟弟,妹妹们聊天时,经常说:“老人家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一把屎一把尿的把这么多孩子拉扯大,我们应该让他们享受快乐的晚年。”在他们夫妻俩的带动下,经过高家兄妹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享受着天伦之乐。
儿子高峰是曹立云最大的骄傲。2005年,高峰以全市第26名的成绩考上了调兵山市重点高中。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上学,他们从小康住宅搬到调兵山,在高中附近租住了一间平房,三口人挤在一间平房里度过了三年艰苦的生活。为了让孩子有个好身体读书,曹立云每天晚上都要给孩子做夜宵,然后两口子就一起陪儿子读书,孩子做功课,老高看放炮员的专业书籍,曹立云则是拿着丈夫从单位带回来的《共产党员》读。虽然租住的房子很简陋,但是却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为了节省点买煤的钱,儿子一上学,曹立云就到山上拣些干树枝当柴火。寒冷的冬天,当曹立云自己在家时,总是不舍得烧太多。但是,当儿子快要放学时,她就把炕烧的热热的,屋里暖意融融。后来高峰考上大学搬回小康住宅后,母亲给孩子讲这些故事时,母子抱头痛哭,高峰告诉妈妈,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父母。
曹立云是个好矿嫂。平时,只要一有时间,她就参加矿工会女工部组织的“井口送温暖”、“井下平安行”等活动,为升入井的职工缝补衣服、扣子,倒杯“暖心茶”等等。每次在井口参加活动,看到升井职工黝黑的面庞时,她更能感受到丈夫的辛劳,也会更加用心照顾好丈夫的起居生活,吹好安全“枕边风”。
邻居心中的“楼长”。1990年小康矿刚投产时,高士贵就来到了这里,是第一批搬到小康住宅的。曹立云的贤惠、善良,赢得了邻居的一片赞扬,她把邻居当成自己的亲人,把邻居家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邻居们亲切的称她为“楼长”,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她都前去帮忙。同住一个楼的陈家母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曹立云经常去照顾她,帮助她换洗裤子。老人不记得事,经常把曹立云家当成自己的家,每一次曹立云都把老人送回去,时间长了,老人就记住了曹立云的大辫子,嘴里经常叨念着“大辫子”这个人太好了。后来曹立云头发剪短了,老人竟不认识她了,再敲错门时,就气呼呼地说:“大辫子搬走了,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住在对门的一对老两口,孩子们都上班,回来的次数有限,曹立云就主动照顾他们,帮助打扫房间,换洗床单、被单。逢年过节时,高士贵夫妻俩要去父母那过年,就把自家的钥匙留给对门老两口,好让他家回来过年的孩子有地方住,俨然是一家人一样。
第三篇 长女艳玲
秀气,文雅,伶俐,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
古语说“母贤子孝”,曹立云和他儿女的故事就是对这句古话最好的诠释。
勤劳善良的一家人,虽然生活的不算富裕,但是非常乐观,向上。夫妻俩那种吃苦耐劳的坚毅品格,必将影响孩子的一生。今年25岁的女儿高艳玲是个懂事的孩子,去年8月份大学毕业后,已经找到了称心的工作。2004年,高考成绩下来后,高艳玲接到了鞍山师范学院的入取通知书,当时心情非常激动,自己终于考上了大学,12年的寒窗苦读没有徒劳。但懂事的高艳玲知道,家里只有爸爸一人上班,一个月1000多块钱除了生活费外,还要供他们姐弟俩上学,本来捉襟见肘的家,怎能担负起自己每年4000多元的学费啊!考上大学是人生的一件大好事,但是高艳玲却怎么也乐不起来。了解女儿的夫妻俩看出了女儿的心事,安慰她说:“你只管好好学习,其它的事就不用你管了。”
女儿上学后学习依然很努力。在大二的时候,高艳玲获得了系二等奖学金。800元的奖学金她一分都没舍得花,想到父亲长年穿那两条绿色和蓝色的军裤,妈妈这么多年也一直没买件象样的衣服,所以就想用自己通过努力学习获得的奖学金,给父母添件新衣服,为他们一人买了一件羽绒服。高士贵夫妻俩捧着衣服激动的哭了,无限温暖涌上心头。女儿上大学每月的生活费才400多块钱,她也需要钱啊!这是女儿靠自己努力得到的第一笔钱,这件衣服饱含着女儿的一片孝心啊!他们欣喜的感觉到孩子长大了。
现在,高艳玲在一家知名服装品牌驻沈阳的代理店上班,和同事在单位附近合租了一户房子。每个月的1500工资,高艳玲都省着花,不错花一分钱。除了每个月回家探望父母留下五、六百元贴补家用外,她还经常给弟弟寄些零花钱,并嘱咐弟弟:“一定要吃好,努力学习。现在,姐姐参加工作了,家里的条件会越来越好,你在学校别不舍得花钱。”每次弟弟寒、暑放假回家时,她都要给弟弟买件新衣服、新裤子,而且都会细心的把返程的火车票买好。父母看到姐弟俩互相关心,非常欣慰。今年过年回家时,高艳玲把所有的年货和家里需用的一些琐碎东西都买齐全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她终于能给父母“回头钱”了,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了。
第四篇 儿子高峰
聪明,自立,担当,是个有为进取的好青年
儿子高峰勤学善思,从小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连年是学校的三好学生,还曾被调兵山市评为“十佳”优秀少年,他的母亲曹立云被评为“十佳”优秀母亲。有许多人问这位母亲,是怎么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孩子。曹立云就会给大家讲述这样一件事:一次,高峰到矿上洗澡,看到了刚刚升井的爸爸。当时,老高除了牙齿是白的,满脸黝黑。要不是老高喊住了儿子,高峰根本就认不出来是爸爸。回来后,高峰就和妈妈说,爸爸挣钱太辛苦了。那时,高峰就立志,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这次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努力学习的决心。那时,高峰才10岁。
从那天起,高峰学习更用功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读高中,他心中始终没有忘记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努力终得回报,高峰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陆续获得了很多荣誉:
2003年,获得辽宁省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一等奖;
2004年,获得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
2005年,获得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
2007年,获得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获一等奖;
2007年,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获三等奖。
高峰用他取得的各项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教育之恩。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誓言正在一步步实现……
高峰没有辜负高士贵夫妻俩的期望,2008年,以全市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大连理工大学。报到时,由于在到校的学生里算是时间较早的,高峰就自发地当起了“志愿者”,帮助陆续到校的学生拿行李,所以,老师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另外,由于高峰的成绩突出,有办事能力,而且在高中二年级时就已经是一名正式党员了,老师就推荐高峰为系党支部书记,同时兼任校学生会科技部长。在学习之余,高峰经常组织党员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并参加学校各种纪念活动承办权的竟标事项,每次都能让学校和老师满意。
高峰是个特别有爱心的学生。对从贵州、甘肃等边远山区来的贫困同学非常照顾。他主动与学校食堂、洗衣店、自行车房等处的工作人员联系,帮助他们勤工俭学。同时,高峰还以系党支部的名义向学校递交关于“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及住宿费用减免”的请示。有的同学知道高峰家里也并不富裕时,就问:为什么你没有为自己申请住宿费用减免,而是把系里仅有的几个名额让给别人呢!高峰总是乐观的说,我和边远地区的同学们比起来,还算是“富户”呢,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啊!高峰的这种集体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2010期末考试的前几天,高峰的同学武术患上急性阑尾炎,需要动手术,这可把远在河北老家的同学父母急坏了。急性阑尾炎分秒不容耽误啊,此时,高峰顾不上紧张的复习,将这位同学送到最近的医院,并询问医生治疗方案。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高峰征求这位同学的意见,在手术单上签了字。术后24小时,这位同学的父母才从河北老家赶到医院,当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儿子和陪护在一旁的高峰时,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高兴和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说:要不是有你这样的好同学,我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呢!高峰会心地说,没什么,同学之间的感情就应该像手足亲情一样。高峰把医生嘱咐告诉同学父母后,便回到了学校。第二天,当高峰再次来医院探望时,手里拿来一张缓考通知单,这是高峰昨天下午回学校后,到教务部伸办的。高峰的细心之处,再次感动了病房中的三口人。同学的父母说:高峰,你不仅仅有爱心,而且还有办事能力,有你这样的同学,我儿子在这上学,我们就更放心了。现在,高峰和这位同学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铁哥们”。
不仅在学校里,作为家中的“宝贝疙瘩”,在家里,高峰也非常懂时,从不娇生惯养。大一寒假回来时,曹立云看着已经读大学的儿子,还是穿着几年前的旧衣服,心里一阵酸楚,就带着高峰去逛逛街,准备给他买一件像样的衣服。她们转了好长时间,最后,高峰挑选了一件打2折的李宁运动服。曹立云看着深灰色老款式的衣服说什么也不同意。因为,曹立云知道,孩子是因为家里供他们上学花不少钱,不愿意在吃穿上再花太多钱。高峰笑着劝妈妈说:“就买这件吧!这个颜色正好儿,过两年我穿不了了,爸爸还能穿呢。”穿上新衣服的高峰兴奋地对着妈妈说:“我也有一件名牌衣服了。”儿子的话刺痛了母亲的心,曹立云心酸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很内疚地使劲点了点头,摸了摸儿子的天真的笑脸,会心地笑了,但她心里感觉对不起儿子。不过,当看到高峰这么乐观,向上,妈妈心也塌实了许多。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高士贵、曹立云就像水一样滋润着每一个身边的人,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呵护着幸福的家,用真情描绘人间温暖,用爱意诠释和谐家庭,共同演绎着属于他们的和谐乐章。
此文章是使用(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网)匿名投稿系统投稿